围棋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围棋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何中良  2016-4-18

 

导读:

一、围棋文化的过去

二、围棋文化的现在

三、围棋文化的未来

 

201638日至15日,围棋人机大战比赛在韩国首尔举行,由谷歌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AlphaGo)挑战世界围棋高手李世石,经过五次交锋,阿尔法围棋4:1战胜李世石,实现了人工智能对人脑的超越。在比赛结束后,韩国棋院向AlphaGo颁发了名誉九段证书。

目前世界职业围棋排名次序是:中国棋手柯洁以3621分排名第一,韩国棋手朴廷桓以3569分排名第二,日本棋手井山裕太以3546分排名第三。AlphaGo3533分排名第四,李世石以3521分排名第五。

围棋人机大战引起了世界普遍关注,掀起了学习围棋的热潮,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探索。

围棋起源于中国,围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围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当认真探索围棋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深感人们对围棋的认识还很不够。因此,有必要对围棋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探索和描述,将围棋文化发扬光大!

 

一、围棋文化的过去

 

围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棋经十三篇》认为: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

1、盘古时代(公元前9957~公元前5434年)共计4603

盘古时代,古代神仙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提出了阴阳概念,建立了五行坐标系统,发明了天干地支计时系统,制定了盘古历法。

天干地支系统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包含60个干支,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组成60甲子周期表,循环周期60,无穷无尽。

天干地支计时系统可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是中华民族发明的“中国时钟”,是中国古代历法的时间基准。

盘古元年(公元前9957年)甲子年,盘古大帝即位,制定盘古历法。

盘古历法以太阳回归年为依据,是我国第一部太阳历法,简称《盘古历》。

盘古历法规定:一岁366日,一年360日;一年分为四时(季),每季90日;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30日;一日分为十二时辰;五年一闰,以闰月确定四时而成一岁。

围棋由围棋盘和围棋子组成。

围棋盘如图1所示:

围棋盘

围棋盘上刻有坐标线——经线(竖线)19条和纬线(横线)19条,经线和纬线相交产生361个交点(星位),供围棋子占用。

围棋盘上标识九个黑点称作“星”,棋盘中心黑点称作“天元”。

“天元”又称为“太极”,是围棋平面坐标的原点。其它8个黑点代表四正(东、南、西、北)和四隅(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一般说来,围棋盘面上的每个交点都是“星”位,360“星”围绕“天元”(太极)(北极星)运行。这充分说明围棋是古代神仙观测天象的产物。

围棋盘360星位代表一年360日,分为四季,每季90日。外周72星位代表一年72候(5日一候)。这充分说明围棋是制定盘古历法的产物。

围棋子360个,黑子180个,白子180个,黑为阴,白为阳,黑白相半,以法阴阳。这充分说明围棋是阴阳文化的产物。

“天元”和“四正”代表“东、南、西、北、中”五行坐标系统,这充分说明围棋是五行文化的产物。

围棋系统包含360日,包含6个甲子周期,这充分说明围棋系统是天干地支计时系统的产物。

民间传说许多神仙下围棋的故事,其实神仙就是古代智者的美称。古代神仙在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过程中,在山野之中,在地坪之上,刻画19条经线和19条纬线,摆上黑白小石子,从石子布局变化中探索天象变化的奥秘,从此产生了原始围棋模型。

总之,围棋文化包含太极、阴阳、五行思想精华,包含天干地支计时系统,包含盘古历法参数,充分说明围棋文化起源于盘古时代。

2、伏羲时代(公元前5354年~公元前4094年)共计1260

伏羲时代建立了八卦坐标系统和六十四卦时空系统,继承了盘古历法,制定了伏羲历法。

伏羲发明了阴阳符号:阳爻 ”,阴爻“”。

伏羲八卦由三爻卦组成,是三爻卦系统。

伏羲六十四卦由六爻卦组成,是六爻卦系统。

伏羲首先把周天分为60卦,也就是说,伏羲首先把圆周分为60卦。

伏羲再把每卦分为六爻,60卦共有360爻,因此,伏羲把圆周分为360爻。

现代科学把圆周分为360度,因此,一爻相当于一度,即1爻=1度。

伏羲历法规定:1年=360日,用360爻来表示,1爻=1日。

伏羲六十四卦描述了太阳天象周天运行规律,为制定伏羲历法建立了标准模型。

伏羲元年(公元前5354年)丁未年,伏羲即位;

伏羲八年(公元前5347年)甲寅年,命子英为潜龙氏,制定伏羲历法。

伏羲历法以太阳回归年为依据,是我国第二部太阳历法,简称《伏羲历》。

伏羲历法规定:一岁366日,一年360日;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30日;五年一闰。

伏羲历法规定:

平年360日,平年60卦(360爻);

闰年390日,闰年65卦(390爻)。

围棋与伏羲六十四卦的关系:

伏羲历法一年360日,包含360爻,其中阳爻180爻,阴爻180爻。

围棋有360棋子,相当360爻;黑棋子代表阴爻,白棋子代表阳爻;180个黑棋子相当180阴爻,180个白棋子相当180阳爻。

围棋盘上“天元”代表太极,围棋系统就是太极系统,围棋系统包含60360爻,充分说明围棋是伏羲文化的产物,围棋在伏羲时代就出现了。

现代考古资料表明,19831987年间,在贾湖文化遗址(距今约9000―7500)发掘中,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其中刻符龟甲和骨笛十分宝贵。古墓随葬的龟甲,反映了贾湖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龟甲表面的契刻符号,可能是汉字的原型;龟甲内的小石子,可能是阴阳爻的象征,也可能是围棋子的象征。

3、神农时代(公元前4094年~公元前3574年)共计520年。

神农时代建立了神农八卦坐标系统和六十四卦时空系统,继承了伏羲历法,制定了神农历法。

神农元年(公元前4094年)丁未年,神农即位、都陈(河南淮阳)。

神农二十四年(公元前4071年)庚午年,制定神农历法。

神农历法以月亮朔望月为依据,是我国第一部太阴历法,简称《神农历》。

神农历法规定,一岁366日,一年354日;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29.5日,五年二闰。

神农六十四卦系统把一周天分为60卦(360爻),一爻相当一日。

神农历法规定:

平年354日,平年59卦(354爻);

闰年384日,闰年64卦(384爻)。

围棋系统包含60卦(360爻),代表一周天。因此,围棋文化与神农文化关系密切。

3、黄帝时代(公元前3574年~公元前3474年)共计100

黄帝时代建立了黄帝八卦坐标系统和六十四卦时空系统,把伏羲历法和神农历法结合起来,进行改造和调整,制定了黄帝阴阳历法。

黄帝元年(公元前3574年)丁亥年,黄帝十五岁,帝即位,居有熊(河南新郑)。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

黄帝二十三年(公元前3552年)己酉年,黄帝三十七岁,戮蚩尤于中冀,即帝位,都彭城,号称黄帝,统一中国。

黄帝三十八年(公元前3537年)甲子年,黄帝命容成作调历,制定黄帝历法。

黄帝历法以太阳回归年和月亮朔望月为依据,是我国第一部阴阳历法,简称《黄帝阴阳历》。

黄帝历法规定,一岁365.25日,一年354日;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29.5日,十九年七闰。

黄帝六十四卦系统把一周天分为60卦(360爻),一爻相当一日。

黄帝历法规定:

平年354日,平年59卦(354爻);

闰年384日,闰年64卦(384爻)。

围棋系统包含60卦(360爻),代表一周天。因此,围棋文化与黄帝文化关系密切。

必须指出,自从黄帝时代以来,每个朝代采用《黄帝阴阳历法》为依据,先后编制了一百多部阴阳历法。现在我们使用的《农历》,就是《黄帝阴阳历法》。

围棋文化与盘古文化、伏羲文化、神农文化、黄帝文化血脉相连,包含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等等文化元素,与中国历史同步发展。

围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已经深入到中国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医药、生态等等一切文化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工具。

回顾过去,围棋文化源远流长!

 

二、围棋文化的现在

 

自从公元1912年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主流文化,中华民族文化逐渐沦为中国传统文化。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重重压制,举步艰难,萎靡不振。

公元20163月围棋人机大战,围棋文化大放异彩,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英姿,群情振奋,举世欢呼。

请问,古老的中国围棋为何与现代人工智能紧密相连?

因为中国围棋系统包含伏羲六十四卦系统,是中国人发明的最古老的人工智能系统。

我们以数字“0”代表阳爻“”,数字“1”代表阴爻“”,每一卦都从下往上进行编码。

伏羲六爻卦(六十四卦)二进制编码是:

000000、兑001001、离010010、震011011

100100、坎101101、艮110110、坤111111

由于伏羲六十四卦系统的二进制编码与电脑的二进制编码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把太极六十四卦系统称为《易脑》。

《易脑——中国人的第三脑》一书,采用现代科学理念,对传统易学进行改造,引进了电脑技术,提出了《易脑》概念,建立了《易脑》系统。

中国人有三大法宝:《人脑》、《电脑》和《易脑》。

1、《易脑》与《电脑》比较如下:

第一,《易脑》信息单位与《电脑》信息单位是等同的。

《易脑》以“爻”为信息基本单位,《电脑》以“bit (比特)”为信息基本单位,“爻”与“比特”是对应的,“爻”与“比特”是等同的,1爻=1比特。

第二,《易脑》以“卦”为基本单元,《电脑》以“Byte (字节)”为基本单元,“卦”与“字节”是对应的,“卦”与“字节”是等效的;

“卦”与“字节”的信息量大小不同:1卦=6爻=6比特,1字节=8比特。

2、《易脑》《电脑》《人脑》信息容量的计算:

围棋系统含有60卦(360爻),围棋就是一个《易脑模型》,可以称为《围棋易脑》。

《围棋易脑》的信息容量M12360B1×10108B1×1099GB

32位电脑》的核心是32位数据处理器CPU,以及32位操作系统:

32位电脑》的信息容量M2232B4×109B4GB

可见,《围棋易脑》的信息容量是32位电脑》2.5×1098倍;

也就是说是,一台《围棋易脑》相当于2.5×1098台《32位电脑》。

人脑是由1万亿脑细胞构成的,其中有1千亿神经细胞,每个神经元细胞的信息容量为1B

《人脑》的信息容量M31×1011B100GB

可见,《人脑》的信息容量是32位电脑》25倍;

也就是说,一台《人脑》相当于25台《32位电脑》。这充分表明,《人脑》只利用了4%,还有96%的潜能尚待开发。

2016围棋人机大战中,阿尔法围棋(alphago)动用数百台电脑对李世石的行棋进行实时运算后再下子,实际上是“数百台电脑”大战“一台人脑”。

电脑技术迅速发展,19714位处理器、19748位处理器、197816位处理器、198532位处理器、199364位处理器、一代超过一代。

64位电脑》的核心是64位数据处理器CPU,以及64位操作系统。

64位电脑》的信息容量M4264B16×1018B16×109GB

可见,《64位电脑》的信息容量是《人脑》1.6×108倍。

也就是说,一台《64位电脑》相当于1.6亿台《人脑》。

可见《电脑》已经远远超过《人脑》。

“阿尔法围棋”是由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创建的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的最新版本自我估分在4500分左右,远远超过现在3621分的世界围棋第一高手中国柯洁。“阿尔法围棋”实力水平大约在13段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围棋超人”。

阿尔法围棋(AlphaGo)有两个大脑——落子选择器和棋局评估器:

落子选择器就是通过策略网络观察棋盘布局,企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

棋局评估器就是通过价值网络进行整体局面判断,来辅助落子选择器。

阿尔法围棋(AlphaGo)已经具有简单的学习和认知功能,《电脑》是一种思维工具。

《人脑》是一种思维工具。阿尔法围棋是《人脑》编制的一种电脑程序,应受《人脑》的制约和控制。《电脑》思维只是《人脑》思维的延续和发展。

1986815,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思维科学是人工智能、智能机的理论基础;思维科学的基础是脑科学研究;脑科学、思维科学、人工智能、智能机是21世纪尖端技术。”

人脑是思维工具,电脑是思维工具,易脑是思维工具。我们应当加强对《人脑》、《电脑》和《易脑》的研究,开发思维技术,发展思维科学。

一台《围棋易脑》相当于2.5×1098台《32位电脑》,相当于6.25×1088台《64位电脑》,相当于1×1097台《人脑》。

2016围棋人机大战的胜利,是《电脑》的胜利,是《人脑》的胜利,是《易脑》的胜利!

《人脑》是大自然的产物,《电脑》是西方科技文化的产物,《易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2016围棋人机大战的胜利,是西方科技文化的胜利!

2016围棋人机大战的胜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

2016围棋人机大战的胜利,是围棋文化的胜利!

放眼现在,围棋文化生气蓬勃!

 

三、围棋文化的将来

 

围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围棋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

围棋文化是中国古代易学的精华。我们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对古代易学进行继承、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现代易学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法则和基本功能,建立了现代易学体系,撰写了《现代易学原理》一书。

现代易学基本结构包括三大系统——天干地支系统、太极卦爻系统、太极图象系统;天干地支系统就是《易脑》的时间基准、太极卦爻系统就是《易脑》的数据处理器CPU、太极图象系统就是《易脑》的图象处理器GPU

现代易学基本原理包括五大原理——阴阳原理、五行原理、太极原理、无极原理、道法自然原理;

现代易学基本定律包括六大定律——太极图定律、无极图定律、时间作用力定律、宇宙结构关系式、宇宙全息关系式、天体年龄计算公式;

现代易学基本法则包括九大法则——虚拟化法则、图像化法则、数字化法则、符号化法则、信息化法则、周期性法则、循环链法则、全息化法则、动态化法则;

现代易学基本功能包括四大功能——科学咨询、科学策划、科学研究、科学管理。

现代易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1、中国历书时间的起始点

人类从什么时代开始进行时间计量?人类从什么时代开始制定历法?

盘古时代发明了天干地支计时系统,开始进行时间计量,开始制定盘古历法。

盘古历法规定:历书时间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冬至)”开始计算,“冬至”是历书时间的基准点和起始点,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甲子开天”或“盘古开天”。

查阅许剑伟《寿星万年历》5.05可知:

盘古历法“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冬至)”对应公历“公元前9957330时(冬至)”。

中国历书时间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冬至)”(公元前9957330时)开始计算。

《现代易学原理》发现:

《盘古历》纪元从盘古元年(公元前9957年)甲子年开始。

《伏羲历》纪元从伏羲八年(公元前5347年)甲寅年开始。

《神农历》纪元从神农二十四年(公元前4071年)庚午年开始。

《黄帝历》纪元从黄帝五年(公元前3570)辛卯年开始。

《颛顼历》纪元从颛顼十三年(公元前公元前2826)乙卯年开始。

道历是道教专用历法,简称《道历》:

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冬至(公元前995733日)是原始天尊诞生日;

《道历》纪元从甲子年(公元前9957年)(元始天尊诞生)开始。

犹太历是犹太教专用历法,简称《犹太历》:

犹太历认为上帝创世于公元前3760年;

《犹太历》纪元从公元前3760年(上帝创世)开始。

佛历是佛教专用历法,简称《佛历》:

公元前623515日是佛陀诞生日;

《佛历》纪元从公元前623年(佛陀诞生)开始。

基督教历是基督教专用历法,简称《基督教历》:

公元11225日是耶稣诞生日;

《基督教历》纪元从公元1年(耶稣诞生)开始。

公元1582年法国人斯卡利泽提出了一种“儒略纪日法”:儒略日从“公元前471311日”开始计算。

西方《天文年历》采用了“儒略纪日法”;

《天文年历》历书时间从公元前471311日中午(1200秒)开始计算。

可见,中国历书时间起始点(公元前9957年)要比西方历书时间起始点(公元前4713年)早5244年。

中国历书时间领先西方历书时间5244年,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中国文明从何时开始?

《现代易学原理》发现,盘古历法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冬至(公元前9957330时)是中国历书时间的起始点,是中国文明的起始点。

《现代易学原理》发现,盘古元年(公元前9957年)甲子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准线和分界线:

在盘古元年(公元前9957年)甲子年之前,称为史前时期。

在盘古元年(公元前9957年)甲子年之后,称为文明时期。

中国文明从盘古元年(公元前9957年)甲子年开始。

《现代易学原理》把中国历史分为七个时期:

①、史前时期(公元前800万年~公元前9957年),旧石器时代;

②、盘古时期(公元前9957年~公元前5354年),新石器时代;

③、上古时期(公元前5354年~公元前2070年),三皇五帝时代;

④、中古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周;

⑤、近古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644年),秦、汉、唐、宋、元、明;

⑥、近代时期(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清代;

⑦、现代时期(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认为,世界文明起源于古苏美尔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900)。

《全球通史》所谓的世界文明起源其实就是西方文明起源,实质上就是说,西方文明起源于古苏美尔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900)。

中国文明起源于盘古时代(公元前9957年~公元前5354)。

中国文明起源(公元前9957年)要比西方文明起源(公元前3500年)早6457年。

中国文明领先西方文明6457年,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年代表

中国古代神仙在观测天象和制定历法过程中,提出了二十八宿恒星系统。

《现代易学原理》给出了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年代表》,如下所示:

二十八宿(坐标位置)—— 对应年代(年)—— 对应历史时代(年)

昴宿(正北、子宫、冬至)——(-10300~-9524)——盘古时代(-9957~-5354

室宿(正北、子宫、冬至)——(-5925~-4796)——伏羲时代(-5354~-4094

危宿(正北、子宫、冬至)——(-4796~-3596)——神农时代(-4094~-3574

虚宿(正北、子宫、冬至)——(-3596~-2890)——黄帝时代(-3574~-3474

女宿(正北、子宫、冬至)——(-2890~-2043)——五帝时代(-3474~-2070

牛宿(正北、子宫、冬至)——(-2043~-1479)——(-2070~-1600

斗宿(正北、子宫、冬至)——(-1479~+373)——商、周、汉、三国、两晋

箕宿(正北、子宫、冬至)——(3731149)——南北朝、隋、唐、宋

尾宿(正北、子宫、冬至)——(11492419     )——元、明、清、民国、共和国

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年代表》表明:

盘古时代(-9957~-5354),冬至日子时在天空正北方位可以看见昴宿

黄帝时代(-3574~-3474),冬至日子时在天空正北方位可以看见虚宿

夏代(-2070~-1600),冬至日子时在天空正北方位可以看见牛宿

商、周、汉、三国、两晋(-1479~+373),冬至日子时在天空正北方位可以看见斗宿

南北朝、隋、唐、宋3731149),冬至日子时在天空正北方位可以看见箕宿

元、明、清、民国、共和国11492419冬至日子时在天空正北方位可以看见尾宿

观测古代二十八宿恒星位置,是制定古代历法的依据。

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年代表》是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的结晶和总结,对于确定中国古代历史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年代表》表明,中国天象学走在世界科学的前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4、太阳系天体年龄时间表

《现代易学原理》根据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计算了太阳系天体的年龄,给出了太阳系天体年龄时间表

太阳年龄  367亿年

水星年龄  79.94亿年

金星年龄  59.25亿年

地球年龄  49.74亿年

火星年龄  40.28亿年

木星年龄  21.79亿年

土星年龄  16.10亿年

天王星年龄  11.35亿年

海王星年龄   9.06亿年

西方天文学认为太阳系天体年龄都是50亿年,显然是不完备的。我们认为宇宙中天体年龄是不同的,每个天体都有自己的年龄。

《太阳系天体年龄时间表》表明,中国天文学走在世界科学的前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5、宇宙年龄

宇宙就是时空,时空就是宇宙。

《现代易学原理》提出,宇宙可以分为无极宇宙和太极宇宙;无极宇宙是无限的,太极宇宙是有限的;无极宇宙包含太极宇宙,太极宇宙是无极宇宙的组成部分;无极宇宙是唯一的,太极宇宙是众多的。

《现代易学原理》认为,太极宇宙年龄50万亿年,经过了“狄拉克大数假说”的严格检验,充分证明是可信的。

西方大爆炸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年龄195亿年,充分说明西方大爆炸宇宙假说是一种太极宇宙假说。

西方天文学认为,宇宙年龄为137亿年,银河系年龄136亿年,太阳系年龄50亿年,地球年龄46亿年,充分说明西方天文学宇宙理论是一种太极宇宙学说。

《现代易学原理》认为,太极宇宙年龄50万亿年,银河系年龄1000亿年,太阳系年龄367亿年,地球年龄49.74亿年,也是一种太极宇宙学说。

总之,《现代易学原理》一书表明,中国宇宙学说走在世界科学的前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围棋爱好者认真读一读。

我们可以把围棋模型看作一个虚拟宇宙模型,把围棋系统看作太极宇宙系统。白棋子代表阳性物质(亮物质),黑棋子代表阴性物质(暗物质)。

围棋宇宙系统包含亮物质信息为21801×1054

假设围棋宇宙系统包含亮物质总量为1×1054克;

已知恒星(太阳)质量为2×1033克,

银河系亮物质总量是太阳质量的1.8×1011倍;

可知,围棋宇宙系统包含5×1020恒星(太阳)。

我们宇宙中有多少恒星?有人估计宇宙中有2.8×109银河系,银河系中有1.8×1011恒星(太阳),宇宙中有5×1020恒星(太阳),与围棋宇宙系统相似。

显然,围棋宇宙系统就是一个虚拟太极宇宙系统。

围棋千变万化,万古无重局。围棋到底有多少种变化呢?

围棋纵横十九道,有361个星位,每个星位可能有三种状态:黑子、白子、空位。围棋变化状态有33611.7×10172种;

已知围棋宇宙系统包含亮物质总量为1×1054克,包含原子数1×1077

可见,围棋变化状态大大超过宇宙中原子数目,堪称世界第一。

围棋文化是中国古代神仙的智力游戏,把围棋子与“日月星辰”连在一起,“天作棋盘星作子,世事如棋日日新”。

围棋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围棋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智力运动项目,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于20084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第二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于20128月在法国里尔举行。世界围棋大赛有: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丰田杯世界围棋王座战、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赛、等等。

围棋文化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虚拟化、图像化、数字化、符号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走在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围棋文化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是智能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展望未来,围棋文化万古长青!

 

《现代易学原理》作者  何中良  20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