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不想做某件事的原因


  在现在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句话:“我不愿意做这件事”。

  有人会把背后的原因归结为有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妇孺皆知。

  在大三上学期一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上,姚松老师提到了这个问题并分析了起原因,不外乎有二:

  第一,这件事的价值不够大。

  第二,不做这件事的痛苦程度不够大。

  作为学生,还是蛮有体会的。

  比如,我也会经常逃一些没有意思的课。之所以会逃课,主要是认为这个课程对我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听与不听一个样,去听了反而更加浪费时间,这里面似乎还存在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呢。

  另一方面,我不想去做一件事情肯定是因为这件事的痛苦程度不够大。

  高中时,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很差,(150分通常考20多分),但我还是不以为然。

  到了高三,面临高考,偏科就意味着完蛋,所以,我就必须在高考失败和咬牙学数学之间做出选择。显然,高考失败的痛苦要大,因此我选择了咬牙学数学。

  此外,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些励志的故事,这些励志的故事通常发生在两类人的身上。

  一类是是穷苦出生的人;

  另一类是备受打击的人。

  其背后的动力的都是想好好的做事改变现在窘境。

  不信,你看知耻而后勇的成语故事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柯景腾的转变不也印证着两个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