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次大涨333个基点,设定于6.4628元。至此,在过去两天里人民币中间价对美元大幅升值了544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有三个价格:中间价、在岸价和离岸价。
中间价其实就是官方价,它受到市场影响,但更多受到央行的影响。在岸价就是外汇交易中心实际交易价格,允许围绕中间价上下波动各2%。离岸价,是海外人民币市场交易价格,央行可以通过国有大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由于中间价不断上涨,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在岸价也不断升值,下图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近期走势图,下跌代表人民币升值。
可以看出,在12月底到1月初,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显著贬值。那前后,股市因为熔断机制等原因也暴跌,形成了所谓的“股汇双杀”。2月初,中美高层就汇率问题多次沟通,博弈方式发生了大逆转,中美汇率政策从对抗走向了合作。
作为“见面礼”,北京时间2月3日夜到4日晨,美元多头惨遭血洗,美元指数出现暴跌。随后,人民币“中间价”在“离岸汇率”的倒逼下大幅反攻(上图中那个向下的跳空缺口)。
正因为中美在汇率问题上达成了妥协,所以双方均声称没有必要在2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达成“新广场协定”。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美联储在新一轮议息会议结束后,宣布暂不加息。美元再次以退一步的方式,引导日元和人民币升值。
那么,在这轮汇率交易中,到底是美国中了中国的连环计,还是中国中了美国的苦肉计?
1、美国是当前国际金融、贸易规则的制定者,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双方必须合作,否则全球经济将会出大问题。但整体而言,美国主导成分更大一些。
2、从稳增长的角度看,人民币应该适当贬值,这样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人民币贬值不利于维持股市、楼市的资产泡沫,如果股市、楼市下行,也不利于稳增长。
3、由于路径依赖问题,在稳增长时最能立竿见影的,仍然是楼市和股市,仍将是通过地方政府和国企搞“铁公基”等基建项目。而这些利益方是希望人民币汇率稳住的,甚至略有升值。而制造业、中小企业、民企则坐在汇率跷跷板的另外一端,他们希望人民币适当贬值,这样可以通过实体经济稳增长。手心手背都是肉,在美国人的压力下,在中国经济路径依赖之下,我们看到近期稳增长的方式明显在回归传统。所以,汇率天平也悄悄向股市、楼市、基本建设以及大型国企倾斜了。
4、制造业、中小企业、民企的利益怎么办?国家在减税,降低社保负担率。但这些利好仍然不够,抵不过汇率天平的倾斜。
5、这一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必将是短暂的,随着美国核心通胀率不断提高,美联储加息预期会再度升温。而就在昨天(3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称“日本已经走出通缩”。在这些背景下,未来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仍将适当贬值。只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制造业仍然要过苦日子,这是各方利益博弈之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