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任墓:诠释风水的胎息孕育原理
曾祥裕(广州杨公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3月20日在广州开班,电话13766307454)
寻乌县的潘氏是一个很兴旺发达的家族。开基祖潘任墓位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西南面小山岗上,夫妇同穴。200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平方米,红砂岩条石砌成墓碑,属二次葬,因年久剥蚀,字迹模糊,仅显见“兵部”二字。该墓对研究潘氏家族迁徒史及清代墓葬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我们考察后发现文保单位潘任墓其实是一片墓葬群:潘任随军的儿子十三郎和海六郎、成二郎同墓共碑,潘任母亲邱氏、二世祖妣谢氏、五世祖李氏三祖妣同茔。
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一共有121处,清代赣州寻乌潘任墓葬群和宋代九江庐山周敦颐等6座古墓葬属于省级保护单位。有一位民俗文化学者对我说道,潘任墓能和理学大家周敦颐的古墓葬相提并论受到保护,其文物价值可见非同一般。随着近年来赣州风水品牌走向世界,海内外已有不少人风水研究者慕名前去参观考察。
据史料载,寻乌潘姓的开基祖潘任是南宋的兵部尚书,字肩宏,祖籍河南,原籍福建长汀三州,是宋淳祐时状元、秘书阁学士潘同之孙,南宋后期皇室护卫潘毅之子。南宋德祐年间,元军攻陷都城临安,俘南宋6岁的小皇帝。谢太后下诏勤王,潘任积极响应,在汀州率领兵奋力阻击元军,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潘任随文天祥辗转广东梅州,进兵江西,在寻乌吉潭、项山等地布防,激励民众抗元。不久元军李恒从赣中调重兵攻打兴国,潘任掩护文天祥边战边退,再次转入广东境内。景炎三年,宋端宗去世,其弟赵昺在广东雷州半岛东登位为帝,晋升潘任为兵部尚书。潘任很久以后才得知皇帝一行在崖山全部遇难,文天祥兵败被俘,小皇帝投海殉国。潘任悲痛欲绝,遍寻赵氏后裔及同僚,走到寻乌项山时,不得已就地解散部队。潘任带着随军的儿子从此在项山田寮下定居。宋亡后,潘任终日忧郁,绝食而终。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潘任坚决抗元、忠于宋朝的气节,颁布“忠节”谥号,对潘任予以了极高的评价:“忠臣矢志,爱国亡家,良将捐躯,成仁就义。”
说起潘任墓,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潘任的孙媳妇是一个十分贤淑的客家女子,那一年,一衣衫褴褛的外地人来到项山欲投宿,村里的何姓、刘姓都不让其进门,心地善良的潘氏媳妇接纳了这位外地人。没想到这外地人一住下来就不想走,潘氏媳妇不但让这素不相识、脏兮兮的人住在家里,还每天有茶饭招待。这个外地人在离开项山的前一天晚上才对主人说;你这一家人心肠好,我就是要回报你们才在你们家住了这么久,你们潘氏人丁稀少,势单力薄,但是福人得福地,多日来我留心观察过你们这里的山形水情,已觅得一风水宝地,可让你们这一族人丁兴旺、大富大贵。潘氏媳妇这时才知道这是一位风水先生。
这也说明风水高手往往在民间,大道隐于市。
但是风水师所点之穴非潘家山头,是何氏的地盘。受到高人指点的潘氏媳妇于是请求何氏,请求他赐一小块土地安葬公公。根本不知道真相的何氏很爽快地答应了潘氏媳妇的请求。
我们所见的潘任墓,是在青山环抱中的一个小山包上,从天空俯视潘任墓所在的穴场犹如一女性的身体结构。穴位,正处于女性身体的阴部。 吉潭河环绕着潘任墓流淌。碑联为:“金藏燕泊第,石筑鹿鸣轩”。经测,左水倒右,为木局水口,坐穴为癸山丁向兼子午。后龙从乾方发脉,饱满雄健,穴星为干中有枝,中脉桂果。
潘氏后裔说,他们是祖上积了德才获得一方好风水,德泽绵长,荫护后人。潘任的子孙从此在寻乌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七百多年来潘氏后裔发展到今天人口已达30余万人。潘氏家族不仅成了寻乌县的名门望族,而且后裔走出深山到海内外闯荡,人才辈出。
水有源,树有根,一个宗族的风水源头,当属开基祖的风水。而潘任墓之后人丁兴旺,得益于此地葬在龙真穴的上。山管人丁,所倚龙脉之气强盛方可发丁。现在来看,潘任墓所倚来龙为项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是寻乌最高峰 ,属于武夷山脉未端,广东、江西两省交界处,但可以眺望福建,所以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登上项山甑之巅,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山峰披着一层层雾裟,绿色若隐若现,山下生态村庄星星点点,傍晚炊烟徐起,整个项山点缀犹如仙境。
由潘任墓的穴形,我想认为风水尊重自然规律,寻找有生气的吉祥宝地,有生气的风水穴就是阴阳交和之处,这样的吉地才可以福佑子孙。
风水讲究寻龙、察砂、观水、点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此话道尽点穴之难。点穴最难,但是最为重要。风水认为要选择有生气的吉祥之地,居住或先人葬在吉穴可以得山川之灵气,给家族带好运。一般吉穴应在“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环抱之中。这样的地形多半是群山环绕,藏风聚气。
我的思绪如高飞的风筝越飞越远,又想到生死轮回话题。古人相信生命循环,死后会转世投胎因此“视死如视生”,葬地越有生气越好。而地形貌似女阴的吉地,则代表着生命出生的地方,也就是生气旺的吉穴。所谓女阴是“生我之门,死我之户”,这在阴宅风水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吉穴视为女阴,这体现风水“大地有机”自然观。不仅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把天、地人看作是有全息同构的关系. “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 风水的穴位,如同中国中医中人体的360个穴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要把山脉水系看成一个人体,顺应自然经络走势的地方就是穴位,但是结穴最佳点,相当于大地母亲中的阴部。
此话何讲?
风水思想将大地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易经》云:“坤地也,故称呼母”。唐代卜则巍撰写、清代孟浩注解的《雪心赋正解》里提出了风水的胎息孕育原理:“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著于地,有万水千山。……胎息孕育,神变化之无穷;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胎,指穴言,如妇人之怀胎……;息,气也,子在胞中,呼吸之气从脐上通于母之鼻息,……故曰胎息。……孕者,气之聚,融结土肉之内,如妇人之怀孕也。育者,气之生动,分阴分阳,开口吐唇,如妇人之生产也。……夫山之结穴为胎,有脉气为息,气之藏聚为孕,气之生动为育,犹如妇人有胎、有息、有孕、有育”。
山体大地有如人的身体一样,也有胎息孕育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人体也如地里山川一般,在中医的穴位里表现得很明显。人体经络分为十四经脉,行走于四肢的十二条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加上行走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任脉和督脉合称十四经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路线,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穴位就位于这些经络上,很多穴位的名称本身就指地理用词,如少泽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等。风水学重要学说就是生气说,内乘龙气,外接堂气。讲的就是内外环境的辩证观。而人体中孕育生命的场所为子宫;最有生气的、阴阳交和的地方则是女阴。风水评价好穴应讲究场地土质。《葬书》对土质标准作了如下论述: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具备五色,而且特别要求穴场的温暖和干燥,远离水湿。
同样子宫也是一样,寒暖是女性身体根基的指标。子宫温暖,体内气血运行通畅,按时盈亏,经期如常,种下的“种子”发育成胎儿。如果子宫受寒邪困扰,血气遇寒就会凝结,身体的形貌不能保持,繁衍后代更无从谈起。
因此寻找到的吉地即风水之穴,应与女阴部位相像为最佳。这也包含了远古时代人对女性生殖崇拜的因素。风水穴集中体现了风水中的性隐喻。黄妙应在《博山篇》中讲道:“天下道理,阴阳五行,不离一圈。这一圈者,生死之窍。……这一圈,天地圈:圆不圆,方不方,扁不扁,长不长,短不短,阔不阔,尖不尖,秃不秃,在人意会,似有似无,自然圈也。阴阳此立,五行此出。圈内微凹,似水非水;圈外微起,似砂非砂。”这个“圈”, 指的就是女阴,最后作者反问“善知识,知之乎,不知之乎”,在封建社会人们在公开场合讳谈性,在私下却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孟浩在《雪信赋正解》中不但所画的穴形图则与女阴外形极为相似,而且他在文中描述的“由化生脑、八字水、圆球、蝉翼、明肩、葬口、太极晕以及明堂”所构成的穴形,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幅描绘女性生殖器的自然主义美术作品 ,也可称为一首写意的朦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