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钱+碳票”之设想,文汇报采访
“碳天花板”渐行渐近,委员建议———
探索“碳票”机制:买车要钱还要“票”
中国去年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开始历史性地进入碳排放绝对量减排阶段。2030年距今尚有15年,在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看来,“十三五”时期,部分发达省市就应该试着摸一摸“碳天花板”,开始为本地率先实现碳绝对减排作准备。
作为配合,政协委员和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政策工具———就像当年买米需要粮票一样,政府如今应考虑发放“碳票”,并要求消费者在购买部分高碳商品时使用,从而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碳配额”规划消费,形成低碳偏好。
这两份涉及严控碳排放的提案,都是由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副主委苑春鸣牵头提交的。据介绍,这两份提案是民革天津市委经过深入调研最终形成的,直接执笔人是天津市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评价方法与政策工具研究”首席专家,钟茂初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一份提案建议,“十三五”时期,凡是人均GDP达到或即将达到1.4万美元的省级地区,应按碳排放达峰目标来规划发展;人均GDP已经越过1.4万美元的发达城市,碳排放就应率先达峰,并设定具体时间表和规划。
提案还提出,今后,只要有城市或地区达到人均GDP1.4万美元的门槛,就应照此执行———换句话说,就像公交车上那根决定孩子是否该买票的高度线,我国也应以1.4万美元为标尺,安排各省市分阶段进入碳绝对减排阶段。
第二份提案则与“碳票”有关。提案认为,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到预算约束的,如果规定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时,必须在付钱的同时支付“碳票”;一旦“碳票”用完,就失去了消费能力。发放“碳票”,相当于为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设定了所消费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量“配额”,目的是希望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来配置资源,影响产业结构和技术方向。
提案建议,可以先在汽车市场推行“碳票”:不管买车还是用车,都应支付一定的“碳票”;排量越大,需要支付的“碳票”越多;新能源汽车,根据技术特点,可以少交甚至不交。之所以选汽车切入,既考虑到它是典型的高碳排放商品,而且潜在消费者一般收入较高,有理由率先承担减排义务。此外,目前国内不少发达地区都通过各种“限牌”“限行”手段控制汽车消费,“碳票”作为“摇号”“拍牌”的替代手段,可以让限购限行政策更精准、更合理,而且易于被社会接受。
钟茂初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只有通过“碳排放绝对减排”这样的约束性指标,才能够倒逼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这也是上述两份提案提出的初衷。
对话———
严控碳排放 时机到了吗
文汇报:两份提案为什么将人均GDP1.4万美元设定为关键的碳绝对减排门槛?
钟茂初:根据我国承诺的“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的时间节点推算,届时,全国整体人均GDP约在1.4万美元。结合全国碳绝对减排的时间点,各省市一旦达到这一发展水平,就应及时进入绝对减排阶段;否则,2030年全国不可能同步进入绝对减排,经济也很可能因“突然”绝对减排而“硬着陆”。
文汇报:在“十三五”时期启动这类严格控制碳排放政策,时机是否成熟?
钟茂初:“碳排放”实质上是与经济规模密切相关的一个指标,强化“碳减排”,实质上就是强化“经济增长受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约束”。减排的潜力,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一是提升服务业比重,二是借助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中国经济已走过高投资、高产出、高增长的发展阶段,只有通过“碳绝对减排”这样的约束性指标,才能倒逼增长方式转变,倒逼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文汇报:在一个国家内分步实施碳排放控制,这么做是否导致未来10到15年地区发展不平衡?
钟茂初:既然承诺了2030年全国实现碳峰值,那总不可能全国各地一夜之间全部进入绝对碳减排吧。按照发达程度不同,分批次地进入绝对减排行列是必然的。此外,国际间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是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承担的生态环境责任也不同;这个责任关系同样适用于国内各地区之间。通过有差别地实施绝对碳减排,也有助于缩小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文汇报:关于“碳票”的分配,您的具体建议是什么?如果真要执行,票该怎么分?
钟茂初:我主张全体公民平均分配。有需要的人,可向暂时不使用者购买。这样比较公平,也比较容易实施。
文汇报:在汽车领域用“碳票”可以取代“限号”“限行”政策,为什么更合理,也更容易被接受?
钟茂初:这里考虑到了环境公平问题。目前实施的摇号或拍牌,对于暂时没有买到、或者没有意愿购买的民众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承担了汽车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通过“碳票”约束汽车的购买和使用,鼓励企业将产能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移,只是局部利益的调整,不会带来总体上的额外影响。
文汇报:除了汽车行业,“碳票”还有哪些领域可以推广?
钟茂初:我最希望能推广到住房和建筑行业。一是这些行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二是在消费者的消费中占有较大比重,三是这些行业也存在类似汽车的限购等政策,可通过“碳票”对原有政策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