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林嘉文,留下两个疑问?


 

或许经过重重锤炼,多种因缘巧合,或主动或被动,最终选择走向的人生道路,是理解,也是无奈;是坚持,是对抗,是和解,也是消融,是对自我人生最终的思索搏斗升华……

文/于凡诺

这两天思绪很烦乱。

大前夜,江绪林去世了。

昨夜,林嘉文去世了。林嘉文,一名18岁西安中学的高中生,生命在2016年2月24日凌晨溘然而止……

昨夜,我愈加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第一个问题:世间有没有真正令人挚爱的事业?

林嘉文的人生轨迹中,最关键的几个点如下:

1、林嘉文非常幸运,还是在读小学,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师就真正开启了他阅读的兴趣,并引导他走上读史之路。个中原因,细分,约来自三个方面:1)他禀赋高,如很擅长背诗词和文言文,大概背了几百篇。2)他读小学这几年,以《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为代表的全社会掀起一阵持久的读史、讲史之风;3)父亲读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等相关书籍时,常会在饭桌上谈阅读心得。母亲、姥姥、姥爷都很喜欢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

2、小学毕业,就经自我摸索然后确立了自己的学术方向。原因大概也有几个方面:1)他喜欢读书旅游,如他曾到云南旅游,走览崇圣寺等地,很喜欢西南的风光之余,立刻购买了关于云贵高原古代王国的《南诏史概要》 。2)辛勤的网络学习。网络上有很多史学界的前辈,他认真学习,一边真诚求教,一边搜读他们的著作。这样初中时就读到余英时、王曾瑜、包伟民等学者的著作,还读了不少陈寅恪、邓广铭、谷川道雄等前辈名家的书,对韦伯、萨义德、王铭铭等人的著作也有所涉猎……3)有高人指点。当然指点之下,首先是他自己根据兴趣夜以继日地辛苦学习,其次是随时查漏补缺,缺什么知识恶补什么。再次,各位名家前辈启发了他悟到一手文献的重要性,终于在史学研究上上道。

3、出版专著。首先,2014年6月1日,30万字的《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仅在京东就好评不少。紧接着,40万字的《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2016年1月1日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来,他的现在我们已经看得见,可是……

惊乱错愕之余,一直在追问为什么?从各种资料文献中,找到一小段话,他后来自己也想明白,即使弄不清是不是喜爱史学,但几年来他也把它当作一份熟悉的工作习惯下来了。

很奇怪,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报考研究生的情景。那时候,好几个大学的研究生报考指南摆在眼前,每本我都翻了无数遍。那会儿,我已经参加工作,经过了不少世事锤炼,已经明白了很多是是非非。然而就在决定报考的那一天,我仍然彻底失眠,简直进入奔溃的状态。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那一夜的心路状态仍然历历在目,非常清晰。在众人眼中,我非常酷爱物理学,因为我一直幽闭在物理圈。那时候,我的书桌上全是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或者原子物理学等等;我跟别人谈论的都是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原理、量子力学的过去与发展前程……然而,就在那一夜,翻看了各专业学什么毕业后干什么之后,我突然明显地预感到,哪一门专业都不是我想要的,我突然觉得无比沮丧甚至窒息,原来什么都不是我喜欢的……似乎是瞬间无比郁闷,我突然情绪极端低落……有那么一小瞬间,甚至我想,这个世界,或者我根本就不该来……

仅仅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冥冥中仿佛什么意识刺激触痛了我什么,我就把什么都扔了,跑出去了……再后面的细节,我却一点都记不起来了……

读林嘉文,追寻他的轨迹,看他从很小的时候偶然地介入史学,进而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然后进入正常研读习惯的轨道……我朦朦中有一种预感,或者之后就已经茫然,最后失去自我……天妒英才,令人痛惜不已。

第二个问题:少年早成,我们的青春究竟应该如何渡过?

我一直在想,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每个人真有他独一无二的人生使命吗?如果有,这世间为什么如此多的不同?如果没有,为什么那么多人为了内在的使命痴狂?还有,如人生最后的审判存在么,如果存在,究竟是什么,是来自尘世,还是未知?……或许我们仅仅是父母亲爱情之后,一个必然的结果,一个保持种族繁衍的必备的过程,我们生老病死,我们喜怒哀乐,我们早已经注定要在茫茫尘世中茫茫……

在今生这短暂的一生中,同龄、同伴、师友;亲情、友情、爱情;实践、试错、再实践、再试错……责任和义务;冲动和激情;浅浮或深刻……我不知道,我们的青春究竟应该如何渡过?或许经过重重锤炼,多种因缘巧合,或主动或被动,最终选择走向的人生道路,是理解,也是无奈;是坚持,是对抗,是和解,也是消融,是对自我人生最终的思索搏斗升华……

去看看飞瀑,去听听涛声……

有人说,有一种光芒,会永远在。无论活着,或者逝去……(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号:yufan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