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人人爱,因为对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缺乏做空对冲手段,只有单边牛市才能赚钱,但是投资者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牛市,而不是人造牛市,尤其是短命的含有某种目的非理性人造牛市,那更多的是一种忽悠,一种害人的牛市。
截至2014年,中国全社会杠杆率已上升到接近240%,,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升,非常值得关注。国际比较显示,中国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水平在所比较的国家中最高,其隐含的风险非常高,为了防止风险爆发,因此中国需要一个去杠杆过程,那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中国经济发展转向到从资本市场融资,所以包括政府和市场某些专家都纷纷呼吁采取积极股市政策,加大新股发行,大幅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比如金融街就转载了一篇署名文章指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减少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对高融资成本资金的依赖。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维护股市的稳定是多么的重要,推动股市走“牛”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而紧迫。”这篇文章只针对1月份信贷超预期投放而引发的,实际上是针对过高杠杆而引发的。
从去杠杆的方式看,有两种,一种是大幅度做高GDP总值,从而做大分母,降低杠杆率,是一种稀释作用,另一个是降低分子总值,偿债是正道,出售资产偿债,更是正途。实际上股市融资就是出售资产的一种方式,社科院李扬就认为“如果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以偿债或出售资产的方式偿债,便会出现“合成谬误”,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虽然李扬不是针对股市言论而言,但笔者认为经济理论观点在经济领域都是通用的。
以出售资产的方式也就是发行新股的方式来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率,等于是让资本市场承担了发展经济的重任,赋予了资本市场一种国家强加给的政治任务,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不好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在京共同发布《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6)》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股市的关系,蓝皮书提出,政府应该把监管放在首位,监管者的职责就是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不要让股市监管者承担经济发展任务或目标。如果让股市监管者承担与其角色不匹配的任务,则未来的股市还要重复发生类似的股灾。
笔者认为金融蓝皮书与李扬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李扬认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以偿债或出售资产的方式偿债,便会出现“合成谬误”,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而社科院蓝皮书认为“让股市监管者承担经济发展任务或目标。如果让股市监管者承担与其角色不匹配的任务,则未来的股市还要重复发生类似的股灾。”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中国牛市基本上都是终结于新股大量发行,始终没有走出股市上涨-新股重启-股市继续上涨-新股价大扩容-股市见顶下挫-新股暂停救市-股市继续下跌-新股暂停-股市继续下跌-救市政策来临-股市企稳回升-新股重启这样一个历史循环,09年股改牛市终结于中石油发行,次贷危机以后牛市终结于民营企业大量上市,此轮大扩容被市场誉为三高造假圈钱的代名词,15年牛市也与大扩容不无干系,德勤15年发布的报告预计,2015年前6个月沪市IPO 巿场排名全球第一,超越两大资本巿场纽约和伦敦。 报告数据显示,深交所预计在上半年将有113家企业完成IPO融资440亿元人民币,上交所会有大约79只新股融资1034亿元人民币。“两个交易所合计将有192只新股融资1474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同期的52宗IPO融资353亿元人民币,分别上升两倍多和逾三倍。新股家数与融资总额以倍数增加,凸显政策的不科学性和稳健性,这是哪个市场物都无法承载之中,中国股市与英美相比无论是开放性和资金来源渠道都不是在一个级别之上,而融资金额超过英美两国,是不是有一点急功近利的支持实体经济。
从节奏来说上会企业已从今年一二月份每月十余家,猛增至6月近60家。如今,准新股预披露越来越密,上会通过率越来越高,从过会到发行的时间越来越短。数据显示,今年1月和2月预披露分别为38家、16家;3至5月分别增至59家、66家和67家;截至6月24日,6月预披露已达94家。说明审核节奏越来越快,新股发行节奏也越来越快,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在过会方面,6月份50来家上会企业仅1家取消审核,一家未过会;最快的安记食品,6月17日刚刚过会,6月24日就拿到发行批文,相隔仅一周。过会率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调控工具之一,过会率升高,意味着扩容加剧,新股发行加速,从超级大盘股来说,随着国泰君安和中国核电上市,如此快节奏上市,市场终究会被压垮,果不其然,六月底开始中国股市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并快速演变为股灾。新股不得不被紧急叫停。
以降低杠杆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名义来提振股市,其动机就是不纯洁的,是带有功利色彩的,是为了加大新股发行来稳定或者刺激股指运行的,在这样的思维之下,一旦股指运行平稳,那么新股发行就会最大化,而市场新增资金在一定时期来看,是不可能无限制增加的,也就是说对新股供应是有限度的,是有一定的承受度的,问题是一旦股指上涨,市场就会出现另一种声音,那就是以新股加大供应来抑制炒作,这正好切中管理层的背后逻辑,在新股堰塞湖难以化解之下,头脑一热,新股就会顺水推舟的批量而来,时间一长,投资者就会醒悟过来,逐渐抛股逃命,导致股市急速回落。
就目前股指运行点位来说,按照有关模型,市场市盈率是无风险利率倒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话,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是2.9%上下波动,对应中国股市市盈率是35倍左右,考虑到成长性因素的话,市盈率又该是多少,宋清辉指出,和中国GDP增速一样,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预计今年A股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将从2015年的4%降至-1%。他表示,虽然说A股未必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使得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呈现出同步正相关。在宏观经济整体不给力,全球金融形势变化莫测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也因此承压,营收能力减弱、盈利能力下降在所难免。预计上市公司在明年初时交出的成绩单,预计是今年的净利润增速为负值概率较大。因此整体而言,市盈率不应该有太多溢价存在,而是应该有一定的抑价。
截止2月19日收盘,上证综指市盈率12.36倍,创业板是77.42倍,中小板是53.44倍,深圳成指是42.58倍,上证综指拉低所致,踢开银行的话市盈率也不会低于50倍,而银行目前是不良贷问题一直难解,银行股估值难有上扬空间,笔者认为并不适宜发动一轮牛市,因为市场估算值依然不低,是英美股市的1-3倍左右,依然是世界估值最高的股市,甚至可以说是偏高的,股指上扬就意味着泡沫增大,而不是价值的正常提升,这并非市场的福音,价值终究会出现回归,此时的政策性牛市就是忽悠一批新投资者进场接盘而已,换一批被套的人而已。
何况该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刺激股市最终目的是加大新股发行,这更是一种害人的观点,资本市场核心部分就是供求关系,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供过于求资产价格下跌,供不应求资产价格上涨,新股可以无限制供应,而新增资金有限得很,市场将很快出现供过于求,股市扭转或许就是很快的事情。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认为,政府对股市管理的角色和手段也应该对标西方成熟的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不能手太长,去制造什么‘改革牛’、‘创新牛’,去制造泡沫,那不是有点作为,而是有点作了,笔者认为这是十分有道理的。
我们需要牛市,但不需要人造牛市,尤其是有功利色彩的人造牛市,那是有害而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