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姜准《岐海琐谈》记述永嘉黄氏相关的情事八则之七


                                              

卷十三·五   

黄文简设燕(宴)延客命婢治庖炰肉方熟举脔尝味才进口蓦闻呼唤乘热误吞咽梗气绝即具榇殡殓寄顿于西山黄埋殡之家黄以相府之婢利其褮衣发榇盗褫其法例起卧尸捶背张威然后行剥黄摇婢背即吐梗肉得通其气从而得生黄趋报相第收之而归     

     永陵按:“点校本”第226页,题作:“470、黃淮婢气绝复生”。

试将《岐海琐谈》卷十三·五记载的民间传说故事以白话“补充诠释”如下:

明朝正统五年四月,温州信河街黄府巷来了黄岩蔡姓客人1。黄文简淮公要设宴在“赐归堂”招待来客,杨氏夫人交代婢女翠菊准备午宴菜肴。 

厨房里飘出煮肉香味来,翠菊开锅戳了一块肉尝尝滋味如何,刚将肉送进嘴,忽然听闻远处夫人一声“翠菊!”的声音,翠菊紧张惶乱,将已经入嘴的烫肉咽梗在喉,以致气绝“身亡”。

老奴王成赶紧到仓桥街买醋桥边寿枋店,洽购薄板棺材,店主立即着俩帮工抬送棺材进沧河巷黄宅后门进来,在厨房边柴间,草草将翠菊行殓,下了竹钉。同时,王成去西山桥边黄姓仵作家,让仵作从速划小船来沧河巷孝廉桥边,将翠菊的棺材运去仵作家安顿一下。

仵作将翠菊的棺材运到自己家中,已是当日亥时。仵作思想:翠菊既为黄府婢女,其所穿衣裳必定好,有利可图。即连夜开棺剥其衣裳,而翠菊并未真正死亡,在剥脱衣裳的过程中,仵作摇动翠菊后背,致翠菊吐出所梗之肉块,翠菊因气通順,则以得生。

翌日天光早,仵作划小船载翠菊进城,至孝廉桥边,找王成通报:“翠菊活着归还”。杨氏夫人闻信,着王成给了仵作若干赏钱,收翠菊仍在厨房做事。

【注】

 蔡姓客人,指蔡智幌(1386~1440),字玄丌(ji),黄岩人。《黄淮文集》第316页,倒数第八行:

         “正统庚申夏四月,蔡君复来惠访,余设席于赐归堂上……”。这里系“借用补充完善”该则故事而已。

         赐归堂,宣德八年(1433)秋,黄文简于巾湖里宅第中堂,有宣宗御书“賜歸”两字匾额。

              黄永陵 于温州知省斋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