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秋天严复再次到北京参加恩科会试,
结果又一次名落孙山; 11月回闽奔丧(《严
复的一些史实》之九十八)
严孝潜
1889年秋天
1889年秋天,因光绪皇帝在3月4日亲政,特增加一次恩科会试。严复虽以知府选用,当上了"会办",但还不是道员,还没有当总办的资格。于是严复决定再次又到北京去参加会试,结果又一次名落孙山。(《候官严先生年谱》)
1889年11月
1889年11月,郭嵩焘在日记中记有"接严又陵信……严又陵现充天津水师学堂事宜总教习(实为会办),保举知府;罗稷臣(丰禄)充总办水师营务处行辕翻译官,以道员归直隶候补。阅历学问,两人可以方驾。"
1889年11月11日(十月十九),严复母亲陈太夫人在福州逝世,享寿57岁。
严复在得知丧信后,就携妻子和儿子回闽奔丧。
严复父亲早逝,一家由母亲撑持,弱儿女由母亲抚养长大,在儿子有了出息时,她却离开了人世,这让严复十分悲恸。后来他的诗作《为周养庵(肇祥)题篝灯纺织图》中,谈起母亲,他仍然流露出悲楚之情:
我生十四龄,阿父即见背。
家贫有质券,赙钱不充债。
陟冈则无足,同谷歌有妹。
慈母于此时,十指作耕来。
上掩先人骸,下养儿女大。
富贵生死间,饱阅亲知态。
门户支已难,往往遭无赖。
五更寡妇哭,闻者隳心肺。
辛苦二十年,各毕衿缡戒。
毛生远奉檄,稍稍供粗粝。
虽乏五鼎疱,幸免颜色菜。
谁知罔极天,欲养已不逮。
至今念慈颜,既老心愈悔。
……(《严复集》第二册第388页)
这一首二十多年后的诗作,表达了严复对慈母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作者的悲楚遗憾之情。许多年过去了,想起慈母,严复的深心仍不能平静,他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为自巳不能再对母亲尽其孝道感到深深的遗憾。
1889年间
1889年间,严复在1月经海军衙门保奏,免选同知,以知府选用;3月,奉委会办天津水师学堂;由宗光改名复,又字几道。
1889年以前,吕增祥(秋樵)调任海军公所会办。
海军公所位于天津法租界水师营路(今赤峰道)与大法国河坝(今张自忠路)交口处,建于1883年,"衙署宏深,堂庑轩敞。又有洋房两所,楼阁峥嵘,美轮美奂,名之曰'迎宾馆',以备各西官过津憩息,为授餐适馆之区;屋中一应器具华丽整洁,皆选购西国精良之品,使人取携如意",严复经常和吕增祥、郑孝胥、罗丰禄相聚于此,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后被占为法国兵营。海军公所是否就是水师营务处?或是天津水师营务处属下单位,专肄"迎宾"事务?待考。1884年严复曾兼充天津水师营务,后来在1898年8月荣禄又委派严复兼北洋水师营务处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