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两票制”来临,高额药价是否能降?
如今钱在什么地方花的最快?高档餐厅?旅游景点?不不不,这些和医院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很多朋友都抱怨,自己只是普通感冒,去医院以为开点药就算了,没想到经历了里面的一系列流程,结账时,让他自己都呆住了,少则一百,多则可就说不好了,搞的现在有些人感冒都不敢去医院,自己买点药就完事了。甚至还有更夸张的,一个朋友肚子疼去医院,某些医生他会告诉你,最好把全身都拍片子,你觉得他说的也有点道理啊,就去把全身该拍的都拍了,结果一点事没有,结账时就傻了眼,自信满满的荷包走的时候都瘪了。
以上所说的是当今很现实的问题,对医院来说,他给你的建议的确是没错,但是!一般家庭谁承受的了?如今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药品简直贵的吓人,很多身体欠佳的人都在医药费用上望而却步,宁愿自己捱过去。很多人开玩笑的说,你去医院待一天,出来就倾家荡产了。这句玩笑话是有点夸张了,但医药品价格高昂确实是国民公认的事实。笔者在这里就有好消息带给各位了,近期,中办国办转发《意见》,要求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逐步实行“两票制”,即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在之前国办印发的医改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也提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
那么药价虚高受诟病已久,在流通环节实施的“两票制”能带来什么改变,能不能降低那些虚高的药价?据笔者了解,目前已有12个省份出台了实施“两票制”的相关政策,其中福建、安徽、陕西已正式落地。“两票制”为何如此受关注?从药企来说,“两票制”改变了流通环节利益分配格局。在我国,药品销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自主销售,一是代理销售。一部分大药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可以直接售药到医院、药店等终端。大部分生产企业采用代理销售模式,经过层层代理,最终销售到医院或零售药店等,再卖到患者手中。代理销售模式中,从生产企业到医院或药店,经过了层层代理,层层加价,中间经过三票、四票甚至更多票,出厂价与最终销售价格之间相差巨大,“挂靠”“走票”等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
总而言之,“两票制”针对的就是代理销售模式,压缩中间的多票环节,让生产企业自主配送药品,或仅选择一家配送企业,直接供货到医院。有强大配送能力的大流通企业无疑将胜出,多如牛毛的中小代理商或淘汰或转型。“两票制”实施之前,渠道、终端由代理商一手把控,不少药品生产企业并不掌握终端情况。“两票制”后,药品生产企业将对配送环节负责。浙江甚至要求实行“一票制”,由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负责配送。
那么“两票制”缩短了流通环节,药价就真的能降下来了?实际上,医院采购价格在政府集中招标中已确定,实行零差率的公立医院按中标价采购。在新一轮的集中招标中,中标价会不会因“两票制”下降,需要看下一步的政策规定。国家已明确,所有公立医院都要实施零差率,那么有些地方再配合实施医保支付价,会不会起到降药价的作用?笔者认为,医保支付价非常好,但要把以药补医的怪圈扭转过来,才能很好地执行医保支付价。
说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失望,但是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即使两票制让药价降下来了,但医疗费用不一定能降下来。如果不能建立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主动回归医学规律的体制和机制,医院为了发展,也会有办法获取不合理收入。所以,仍要强调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的科学合理的经费收入,才能彻底杜绝“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