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北国 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上周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第二届一次代表大会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发表演讲,中间还脱稿讲了一段狠话。
刘士余表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今日各大媒体都在以各种文本传递着刘主席的讲话。
笔者对证券业完全是外行,对证券业务没有发言权,但从目前媒体披露出来的刘主席讲话内容和媒体的一边倒喝彩叫好,产生点不一样的独立思考:
一、资本市场的法治完善何在?
自万科被姚振华举牌“入侵”以来,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直到目前格力也被姚振华大举收购股权,其实,都应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条款,如果说,当初万科事件沸沸扬扬的时候,坊间讨论最后还是达成了几点共识的,其中一点就是中国证券市场需要通过万科事件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法治规范,让资本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创联新农业智库在那个期间也连发两篇篇独立观点文章:《王石去留,拷问着上市公司的治理理念》、《支援王石,以农业的名义》。
我们在文中谈到:试问大众,中国现代化发展是不是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杰出企业家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一个良性的市场,是不应当与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团队对抗的,不是吗?但现在的情况,却是股东与团队领袖扛上了,反常吧?肯定让外国人笑话了。 王石带领一个优秀的团队,历经几十年的艰辛,经营起一个没有股份控制权的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建设公司,却遭遇两大股东联手要求罢免全部董事、监事的尴尬,内中境遇,无疑拷问着上市公司的治理理念和法规缺陷。
我们的核心思想是支持王石,支持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支持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姚振华逼退万科董事会全体成员的做法严重不认同。
从社会伦理和商业理念的角度去评价,我们也认为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法治的轨道,希望万科控制权之争这样的现实,可以推动资本市场规则向更有利于实体企业方向完善。
但是快半年过去了,针对险资频频举牌,相关法规未见出来,倒是等来了刘主席的一篇重要表态的讲话。
法治呢?人治代替法治?
二、政策倾向性表态怎能情绪化?
仔细看了刘士余主席的讲话,感觉非常不理解,很多大众坊间的评论言语,诸如“野蛮人”、“强盗”、“害人精”之类都被刘主席用上了。
民间可以这样评论,但刘主席这样讲,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专业的会议带有政策性倾向的讲话,这样讲就有违证监会主席的身份了,这真的十分不严谨,十分缺乏政策水平,同时,也体现出对法律的不尊重,毕竟现在险资举牌还不违规违法,怎么可以说这些粗话,更不可以吓唬人说违犯刑法、牢狱的大门等着这样严重超边际的越格之语呢?
身为证监主席,在这样一个正式场合的政策倾向性讲话,这样情绪化?难以想象。这种境况,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向何处去?也被情绪化?
险资是未来必须要找到投资出口的重大资本版块,不能被妖魔化,姚老板的抢滩手法可以争议、讨论以至以此为例进行限制规范,但人格上需要被尊重,我们国家这样的金融资本奇才相信不多。应该被政策鼓励更好的发挥长袖善舞的功力,创造出有益社会和谐、有益商业创利、有利支持实业的更大业绩。
三、资本应当助力实业并规范实现
其实,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好,另一个根本原因是不是能够从我们的资本市场上去找找缺陷呢?
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能够总结和摸索出更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企业或公平规范各方利益均衡,想必,也不会出来资本逼走创业班底的尴尬之事,作为新任证监会新一届领导集体,是不是能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着重完善法规性建设呢?能不能保持应有的清醒而善待险资、引导险资使其发挥出更好的创新创造价值而助益实体经济呢?
就在上月,周强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决不能以党委决定代替司法裁判,这是很强的原则性强调,那按照这个逻辑,证监会在关于资本与实体的问题上,是不是不再放着法制不完善,不以法论理,而以领导人的表态代替法规裁定呢?何况还是情绪化的。
创联新农业智库为什么对这事加以评论,是因为在我们关于中国农业现代核心战略的研究中,鲜明的提出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的战略理论及“农牧乡建一体化”体制创新模式。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的历史性进步,需要一个开放的、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中国新农业、新农村的协调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和演化,中国农业提高全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也必须是创建出一大批世界级的、资本化的新型体制的农业企业集团,因此,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更健康、更法治、更体现时代需要的资本市场。
【正文结束】
您对三农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留言在此与创联新农业智库一起讨论“中国农业向何处去?”。
关注创联新农业智库(http://www.clxnyz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