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焚烧环境


    污泥焚烧环境对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焚烧温度和焚烧气氛二方面一般随着焚烧温度的提高,HgAs 等易挥发性金属元素的排放含量明显增加,CuZnPbCd 等中度挥发性金属元素的挥发性也有所提高,但是NiCr 等难挥发性金属元素的挥发性则变化不大李爱民等开展了污泥焚烧底灰中重金属残留特性研究,发现PbCd Cu 在灰渣中的残留率随着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即挥发性增大Xu G R [14]开展了污泥制备陶粒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研究发现在高于1000 的烧结温度下污泥中的重金属CuCdCrPb都以稳定的化学形态固定在陶粒中而很难重新进入环境引起二次污染

污泥焚烧气氛对重金属的挥发也有重要影响,一般随烟气中氧气含量增加,重金属转化为氧化物形式的几率增加,由于它们的熔沸点相对较高因而比较稳定,不容易挥发而高温的还原性气氛使重金属元素更易于气化,挥发性增大,因为大多数重金属在还原性气氛下容易生成单质和次氧化物等化合物[15]同时,研究还发现蒸发到高温烟气中的重金属,经过尾部的冷却,逐级由气态转变为固态,通过异相吸附等作用在飞灰表面尤其是在粒径1 μm 的细颗粒上发生富集浓缩Yao Hong [16]研究认为污泥焚烧过程中绝大部分的PbCr 富集在粒径1 μm 的细颗粒韩军等[17]研究发现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气固转变区域,如ZnCd 等的转变温度高于600 PbCu 的转变温度为400 As 转变温度在300~400 之间,NaMg 等的转变温度为300 以下等由于不同金属的逐级冷凝使得它们在飞灰颗粒中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研究发现,CdCrCuNiPb 等主要分布在飞灰颗粒物的核心区域,而较轻金属如SiAlCaNaK 等则主要分布在颗粒物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