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你好!我是弹指一挥就可以记住的谭一挥。
今天,我很郁闷,因为我接到了好几个无法沟通的电话,感觉很烦恼。他们打电话过来就说:“我是刘老师,请问你要不要加入我们的股票群呢?”;“你好,请问你是谭话教育吗?我们做企业信用贷款的,你缺不缺资金呢?”;“你好”“请讲”“……”挂了……
各种情况层出不穷,你在想,这有什么烦恼的,不正常吗?看似正常,实则不然。
首先,我们主动给陌生人打电话或者找陌生人搭话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递交名片(见面场合)或者简单介绍自己,一定要礼貌。给对方一个为什么有必要继续听下去的理由。
然后,我们要懂得奉献,不要只知道索取。
你可能会问谭一挥老师,怎么对话聊天还讲到了奉献和索取的问题呢?是的,在我们对话的同时,特别是在于陌生人聊天的同时,会提到很多问题,而非说敞开心扉滔滔不绝的自我演讲。
那么,在问问题的时候就涉及到奉献和索取。通常在推销电话中,我们很反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奉献。那什么是奉献,什么都是索取呢?我们一味的去问问题就是索取,多给别人提供自身信息建立信任就是奉献。
很多推销课堂都讲了如何去巧妙的问问题,但很多讲课的老师自己本身就是水货,只教了学生问问题,而没有教别人如何建立信任。所以很多推销员一开口就被别人拒绝,他们自己尝试了很多遍都效果不好,也没有找到原因,有些发现了问题,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微信沟通中,这种情况也蛮严重的,很多人一味的问问题,感觉很烦,于是谭一挥老师想改变对话行径,于是会给对方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重庆的谭一挥,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对行业非常了解,也整合了很多相关资源,很高兴认识你,请留一下你的尊姓大名,好备注,期待能与你达成长期合作。”
很多人会礼貌的回复,很多人不会回复,很多人回复还是只会告诉你“我是刘老师”。其中比例大概是2:8:1。得到的数据是很糟糕的。这也说明了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感是非常难的。然而在20%的比例中,有近一半的人是属于不太会交流的人,有些人是醒觉太高,而有些人是属于不知如何聊天。
信息反馈定律:你想从对方得到某类型信息,你得先告诉对方相同类型的信息。运用这个定律,于是在前面谭一挥老师有这样自我介绍:“我是重庆的谭一挥,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对行业非常了解,也整合了很多相关资源,很高兴认识你,请留一下你的尊姓大名,好备注,期待能与你达成长期合作。”目的是引导对方给予相同类型的信息,以便自己判断能不能和这个人进行更多的深层交流和合作。
引导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我们与很多陌生人的聊天中,都会出现聊了一半天,发现似乎什么内容都没有聊的感觉。就是因为彼此双方聊天都是漫无目的,了无边际。要达成有成效的沟通,我们的聊天是需要一些主题和目的的。特别是与陌生人沟通中,我们多是以介绍自己了解对方为目的。我们想主动认识对方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介绍自己,让对方去判断我们可不可以成为朋友。提供可以成为朋友的信息基础,对方也就会更多的与我们进行沟通。
很多人都曾表达过,想干教育培训咨询行业,但真的有多少人行动了呢?很少,很少!这在聊天中也是一样,很多人常犯的毛病,说一些不切实际,不能付诸行动的话。
这里谭一挥老师要跟大家敲警钟了,说话之前多想想,这么说出去了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最好不说。不要相信那些随口就是开玩笑的人,在他们心中,没有一件正经事,什么都可以开玩笑。而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不行,你不能开玩笑,你需要对你说出的话负责。你也不要瞧不起我这种不太会开玩笑死板的怪胎。我们不能把开玩笑当做是幽默,幽默是幽默,傻X是傻X,在你回忆你曾经开玩笑犯下的错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曾经那个傻X的自己,多么可笑。
聊天之中,不要太强势,给对方接话的空间。我们很多人都很骄傲,自己从来没有认识的那种骄傲。我们喜欢把话说得太绝对,我们不给对方接话的空间,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很OK,却认为听者很垃圾,甚至都不给对方发言权。这种对话是无意义的,我们不是在做演讲,我们需要跟对方交流意见,我们希望通过交流让原本很好的事情变得更好。
我们内心的出发点很好,但我们做出来的事情却总不如意。期望与结果不一致,最大的原因是期望定错,行动不力。我们本来想把好消息告诉对方,却从对方脸上看到了不开心。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当做是别人的期望。在与人沟通这件事情上,我们得学会照顾对方的期望,他们想得到什么很重要;而非我们一味想对方得到什么,这并不重要。比如,你爱我,但你最好不要期待我爱你;在你身上没有发现我会爱上你的特征的时候,你爱我和我爱你,是无从关联的。
那么,在聊天中也是这样,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可能别人一点也不感兴趣;唯独我们做到了聊天信息同频的,才能产生共鸣。对方喜欢讲过往旧事拉感情,你最好也能详细讲几段你们之间的共同经历;对方喜欢听黄色笑话,你最好也会讲一两段风尘故事;对方喜欢诗词歌赋高谈阔论,你最好也涉猎广泛无所不谈。
人和人之间产生感情,是因为相似相同,而非不同不类。聊天要高兴,就找共同点,是最快建立信任的方式和途径。
但是,值得警醒的是,不要一味地聊相同的内容。你聊太多相同的内容,对方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没有太多注意到你。在你确有不同见解的时候,应该说出你的声音,你应该用这些内容来区分你为什么就是你,而非别人。仍然得提醒你的是——在提出不同见解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对对方有利,对自己有利。
聊天不仅仅是聊天而已,聊天就是做人,做人做得好的你跟他聊天自然会很愉快。在聊天中,有一种人,懒于聊天,和他平常一样,懒人一个。事实上,谭一挥老师就是一个懒于聊天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是如此,我知道怎么做会比较好,但我并没有那么去做,我喜欢去看别人,去学习别人,去分析别人。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说在学习中,学习了不运用跟不学习没有区别。那我知道却不做到是不是也一样呢。于是乎,我要改。现在社会,懒人真的很多,有些人会承认,有些人却毫无意识。
聊天中的懒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说话不完整。我们都很容易就说半截话,我们总以为对方会明白我们指代的是什么意思。可在对方听来,你到底说的是啥呀?一句话,在聊天的不同情况说出来意义完全不一样。
在教育培训咨询中,常会遇到的“考试真题有吗?”如果你一上来就来上这么一句,我该怎么回你呢?有!有什么呢?什么考试呢?哪一年的真题呢?要哪个科目呢?反正我脑袋里把所有可能的问题都想到了之后还是没有拼凑出他说的这句话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几率的意思。如果这句话是在聊过一些内容之后说出来的,就会好很多,那我就能找到问题和根源。所以,在咨询老师问题的同时,你要想一想,对方听到我说的这句话他能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第二种,“嗯、啊、哦、噢……”你想想你自己,用的多吧。这种词用得少很正常,如果在与对方交流中,这种词出现次数太多,不是你有问题就是对方有问题。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第三种,以为别人说的是这个意思。很多时候,对方表达的内容中缺少关联词汇,表达的意思往往是不能前后对接上的,用了一些代指的词,我们经常会把对方的意思歪解误解。很多时候,我们想到了可能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没有多问对方,就直接把他理解成我们所理解的内容。在我们不确切理解对方意思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对方求证其意思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理解对方的意思的时候,对方自己也不理解自己说的内容的确切含义。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梳理出几种可能,让对方选择最符合他想表达的意思告诉我们。这样沟通的好处在于准确。又回到说开玩笑和幽默上,很多情况下,开玩笑是口不择言,而幽默确是意思准确表达。所以,以后你说自己幽默可能更合适一点,不要说自己喜欢开玩笑。很多人都是经不起开玩笑的。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闲聊,但我有喜欢聊天,我希望从对方那里听到一些准确的我没有听过的内容,那些是启发我更好的成长,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为我们创造终身价值。有了聊天,你给了我启发,我也就能够给更多小伙伴做更多更好的资源整合,此来,甚好!
关于聊天,我该学习的内容,你有更好的见解或者想分享更多内容让更多指导,不妨你把你的分享发到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