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的文脉:学宫与考棚
曾祥裕(赣州杨公风水养生堂,咨询电话13766307454.微信号zxyfs6146794)
广东省龙川县境最南端有个百粤首邑,人们称之为千年佗城。佗城原称龙川城,又曾几度称循州城。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改名为佗城。佗城,历史悠久,长期是县州治所,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称,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评价一个古城历史地位的标志往往看其文脉,所谓文脉,广而言之就是文化脉络,是人类这种智慧生物对世界、自然和自我进行定位的一种认识框架和方法。从狭义上解释即“一种文化的脉络”,美国人类学艾尔弗内德·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柯亨指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克拉柯亨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
我行走在佗城参观了学宫和考棚,感受到古城的文脉的跳动。
佗城是全国至今罕有完整保存古代学宫与考棚之地。影响中国1300年的科举文化,在佗城有着基本完整的建筑再现。作为岭南地区最早设置的县份之一,赵佗催发岭南文明发祥萌芽后,龙川县就开始重视人文、教育的传承与延续。在唐代,龙川就创建了学宫,宋代多有本地及客寓龙川的饱学之士建立书院,明清时更是普设社学、义学。
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龙川学宫多有变迁。龙川学宫始建于唐,南宋时一些循州官员都对学宫修葺过。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龙川学宫遭到兵燹。明代前期,当地官员重建学宫,规制悉备。但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学宫又被攻城的贼寇毁坏。原学宫还有照壁、泮池、戟门、东庑、西庑,现存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都是在清康熙年间重建的。
整个学宫建筑宏伟庄严。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 大成殿,向孔圣人行礼。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端坐在清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金字牌匾下,双手交互放虚拱于胸前,面容肃穆。重檐四出,周围是花岗石柱础垫托的大柱,梁架和斗拱间雕刻有莲花、龙头、卷云等纹饰。
经测,大成殿坐向为壬山丙向。
从大成殿出来,来到明伦堂,这是是学宫的讲堂,摆得端端正正的一张张造型简洁的桌凳。读书讲静,文革时动乱不堪,停课闹革命,让我读小学时就失去了一张宁静的课桌。
明伦堂之后,是尊经阁,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里面藏的都是经史子集等各类经典。但重修后的学宫里面没有了藏书。空壳的尊经阁徒有虚表,华而不实,了无生气。
现在宗教场所人气旺,而孔庙之类的文化场所却人迹稀少。这一热一冷,似乎在预示着人们的精神信仰更注重于实用性和市俗化。
但我认为,一个民族要振兴,更需要的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
离学宫不远是考棚,在佗城西门。龙川考棚是全国现存为数甚少的科举考试场所,这为研究明清科举考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自龙川创建考棚后,当时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童生都到此赴考。
我们走进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的龙川考棚。
佗城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原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总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大门牌匾“龙川考棚”,是在考棚刚落成时,当时龙川县知县莫东奎所题。两边对联,上联:学而优则仕哪问寒门士族,下联:出类拔萃者会聚白衣卿相。
龙川考棚建成后,龙川每年的秋天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学子都到此赴考。
在此,我们从考棚的科举展上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不同等级:童试:也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乡试:也称为“大比”,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的考试。因一般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闱”。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中举者一般就具备做官的资格了。
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会试:各省秋季乡试,中式者进京参加来年春天的考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于秋闱相对应,又称“春闱”。
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可以应考,考中者称为“贡士”,其第一名叫“会元”。考中贡士者有资格参加殿试。该考试考三场,每场三天;殿试: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皇帝在金銮殿上,对会试通过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考期一天。
名次是写在黄纸上的,称“金榜”或“皇榜”。所以现在高考中了叫“金榜题名”。录取分为三甲: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为“金殿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第一名称“玉殿传胪”。一、二、三甲,统称为进士。
读书改变命运。
据统计,自唐以来,龙川地区人文蔚起,科第蝉联。据初步统计,自唐至清,计有进士28人,举人112人(含武举),贡生164人,秀才2000多人。科学制让不少寒门子弟鱼跃龙门,走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温情提示:赣南杨公风水培训中心,由曾祥裕亲自授课和指导野外实习。2017年元月一日将在风水名城赣州古城办班,联系电话13766307454,QQ42118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