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财富在不同资产形态之间的切换(之二)


(二)居民财富在货币与实物形态资产之间的切换
如前所述,就居民财富的形态而言,其主要有货币形态的财富和实物形态的财富,一般而言,居民拥有的货币形态财富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形态;居民拥有的非货币形态财富,其流动性的高低在不同的实物形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居民所拥有的财富往往会在货币形态的财富与实物形态财富之间进行有效地切换。居民通过这种转化,一方面达到了实现货币形态财富由价值形式向使用价值形式转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居民对于其所拥有的财富在价值上进行保值增值的需求。理论上而言,在居民财富由货币形态向实物资产形态转换过程中,不同资产转化方式所达到的资产保值增值效果以及资产的最终转换形式也各不相同,对之,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来进行论述:
1.居民将货币性资产转换为其直接经营的资产。在这种财富转换模式下,居民之所以要进行上述资产转化,其在很大程度上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居民用于生存消费的流动性货币准备较为充足,不需要较多的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流动性较强的财富准备;二是居民不满足银行存款利率较低的投资收益,而想通过直接开办企业的方式去获取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投资收益;三是居民具备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有能力通过直接开办企业的方式,获取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投资收益;四是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相对较好,可以为居民通过经营企业的方式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五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使居民有必要通过资产切换的方式,来获取较大的财富增值空间,以此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当然,就这种资产转换形式对于居民财富的影响而言,由于居民直接经营企业在收益上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从某一时点来看,居民以直接经营企业作为表现形式的财富与作为货币资产所表现的财富相比,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特点。具体言之,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居民通过这种形式的资产转换,可以实现有效的财富增值;而当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时,居民通过这种形式的资产转换,则可能导致较多的财富亏损。从居民对其财富进行上述切换的最终目的来看,其主要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居民财富在价值形态上的保值增值。从居民所拥有的实物形态资产财富的流动性来看,相对于股权投资和信用货币而言,居民所拥有的上述资产财富流动性相对较差。

2.居民将货币性资产转换为以股权形式作为表现形态的资产。在这种财富资产转化形式下,居民之所以对其所掌握的财富资产做上述转化,其在很大程度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一是居民用于生存消费的流动性货币准备较为充足,不需要较多的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流动性较强的财富准备;二是居民不满足于银行存款利率较低的投资收益,想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获取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投资收益;三是居民具有较高的投资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选择较好的投资标的,从而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四是金融市场运行状况较好,使居民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获取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投资收益;五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使居民通过资产切换的方式,来获取较大的财富增值空间,以此规避通货膨胀风险。一般而言,居民的股权投资主要分为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两种方式,从投资的时效性来看,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二级市场股权投资的时间相对较短。理论上而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二者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从居民进行上述资产切换获取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分析,在上述资产切换模式下,居民以股权作为表现形式的资产收益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使居民以股权作为表现形式的财富数量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上涨过程中,居民以股权作为表现形式的财富也可以获取较多的投资收益,从而使其财富出现较大程度的增值。从居民进行这种资产转换的最终目的来看,居民将信用货币形态的资产转换成为股权形态的资产,其最终目的仍在于实现其拥有的财富在价值上的保值增值。就股权资产的流动性而言,由于股权资产都是标准化的金融合约产品,股权资产所有人可以随时在金融市场卖出这些股权,由此决定了这部分股权资产具有较好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