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锁定股份的方式应对清仓减持



    本月15日、16日南玻包括董事长、CEO、财务总监等在内的10名高管集体辞职,在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其实也应该引起市场更多的反思。不仅是企业、大股东需要反思,而且整个行业、整个市场同样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上市公司主导权或控制权争夺战演变为高管的集体辞职事件,无疑不应被漠视。

    事实上,南玻10高管辞职,股权激励方案只是其中的“幌子”。宝能系出于实现对上市公司控制的欲望,即使没有股权激励方案,今后也会在其它方面逐渐派人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进而掌控上市公司,而以南玻创始人曾南等为代表的高管出局,只是迟早的事情,因此其辞职也并不意外。

    在宝能系不断增持与举牌南玻过程中,上市公司相关董事于去年的5月份、11月份、12月份先后离开,而宝能系的人马逐渐进入董事会。虽然曾南仍然担任董事长职务,但宝能系人员占据多数席位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看看南玻的股票代码000012就知道,这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挂牌以来,南玻借助于中国资本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主营业务一直没有改变,但与当初相比却也是“物是人非”。股本规模变了,重要高管人员变了,重要股东组成也变了,取而代之是则是“门口野蛮人”宝能系的入主。而且,根据南玻现任董事长此前的表态,今后南玻很可能会实现“转型”,至于转型为什么样的企业,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资料显示,上市时南玻的股权分布非常分散,前四大股东深圳建材、北方工业、招商局、广东信托分别持有15.36%、15.36%、13.39%、11.97%的股份,累计持有56.08%的股份。如果四大股东都不减持股份,或能够形成一致行动人关系,则宝能系是没有任何机会入主上市公司的。但是,随着几大股东的大肆减持,在宝能系开始增持股份前,其时的三大股东累计持股比例不到10%,第一大股东北方工业持股亦不过3.62%。宝能系正是看到上市公司无控制股东、无实际控制人,以及无持股比例较大股东的“三无”状况,才斥资举牌并最终实现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因此,表面上看股权激励方案是导致南玻高管集体辞职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众多发起人股东的大肆减持行为,才是深埋于其中的“罪魁祸首”。必须指出的是,南玻发起人股东早就开始了清仓式减持,与之相比,目前市场上频频出现的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中国资本市场因为诞生的时间不长,并且极不成熟,因而个股估值普遍偏高,这也成为众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巨大动力,也成为众多企业欲“跻身”于资本市场的原始动力。实际上,许多企业上市的目的,就是奔着高估值背景下的减持而去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股东会一“清”了之。

    因此,出于维护市场公平方面的需要,也为了维护上市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笔者以为,对于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的股份进行锁定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绝对并非只是小非锁定一年、大非锁定三年那么简单。笔者的建议是,所有发起人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其中30%的锁定期应不低于10年,这部分股份既不允许在二级市场流通,也禁止其通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如此,因为与自身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大股东才会潜心经营企业,也会履行起对上市公司的“信托”责任,对于那些欲通过钻营方式上市的企业也是一种打击。而且,也会大大消减清仓式减持对市场造成的危害与冲击。

特别提示:请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