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一线二线城市房价暴涨,地王频频出现,楼市的疯狂引发恐慌。楼市这么火,真的是因为我们缺房子吗?大概是缺乏安全感吧。十月的前一天,楼市调控来袭,一个个重磅楼市炸弹呼啸而过。北京市近日出台楼市调控新政,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无论有无贷款记录,首付款比例均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新政最大的变化是,土地管控加严,在控制地价的基础上,要求试点限制房价,配合90/70政策的重出,未来房价大幅上涨的趋势恐将得到抑制。你以为仅仅是北京调控就够了吗?天津也祭出了调控的大旗:严控外地人购房。简而言之就是,在天津市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市内六区和武清区范围内再次购买住房;而且对于在上述区域购买首套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申请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天津的外地人辛苦攒钱就买一套房子容易吗?为什么不顺便把天津本地人买房一起调控了。在北京、天津秘籍出台调控政策之时,苏州也来凑热闹了,要求加强商品住房价格监管,对于下面这些楼市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对存在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伪造鼓吹交易数据制造:恐慌:氛围,以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行为的,苏州相关监管部门应当严处。违规情节严重者,暂缓核发预售许可证。截止目前,全国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厦门、南京、苏州、武汉、合肥、天津、郑州出台了不同程度的调控政策。这可能预示着楼市政策拐点来临,在舆论压力下后期更大范围的楼市调控可能再度到来。中央层面,证监会限制再融资用于拿地,央行频频通过旗下媒体警告楼市泡沫。为什么楼市会这么火,是因为我们缺房子吗?我们大概是缺安全感,这个不安全感来自很多地方:比如对房价走势的没信心,调控每年都会出,房价却从未真正意义下跌过,都知道楼市有泡沫,都知道楼市可能会崩盘,可是我们害怕越往后拖延越买不起,所以房价越涨,买房的人越疯狂。比如对未来收入增长没有信心,对资产保值没有信心,在负利率和通胀的裹挟下,不知道该如何保卫自己的资产不贬值,感觉钱马上就不值钱。于是,房子似乎成了拯救不安全感的唯一渠道,似乎今天买了房子,明天就能暴涨百万,殊不知高位接盘侠的风险有多高。楼市泡沫像一个潜伏在身边的深水炸弹,不知道那一刻会爆炸会崩盘。更残酷的现实:房价上涨是一轮财富大转移:楼市过热,一家上市公司上千名员工辛苦干一年,很可能不如一个人在一线城市买一套房子的收益大,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对于经济的整体发展不会是一件好事情。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发出类似的无奈之叹。王健林依靠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亿万富翁,现在,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美国当地时间9月28日,王健林在接受美国CNN的专访时表示,现在的问题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而数千个小城市的房价却在下跌,空置率很高。面对现在的问题,我想不出什么办法,他说,政府已经出台了各种措施,包括限购限贷,但效果不明显。而背后更为残酷的现实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财富大转移已悄然开启,没有新的财富被创造,仅仅是资金的横向流动。央视财经评论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戈在专栏文章《此轮房价上涨,是一次残酷的财富大转移》对该论断进行了透彻分析:
而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被普遍认为是最佳的保值方式,于是大量从实业退出的资金就涌入到这样的一个市场里面。关闭企业之后的资金流向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在其他二、三线城市里拥有多套住房的人也觉察到了这样的变化,所以快速跟进,抛掉原来在这些城市里面的房产,开始购买一线城市的房子。
所以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同样的经济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房价逐渐下降,而另外一些城市,却出现了暴涨,原因就在这里。所以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财富大转移,没有新的财富被创造,仅仅是资金的横向流动。
在这种模式的财富转移中,一线大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有房居民自动成为财富转移的受益者,而全国其他地方居民的财富却在浑然不觉中悄然缩水。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增长发动机不断灭火,少数城市的繁荣掩盖了大部分城市的萧条。
财富的流动方向,第一个是穷人的财富更多地向富人流动。《21世纪资本论》里面论述的就是这个话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也就是说资本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越有钱的人,越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变得更加有钱。
我重点想说的是第二种流动,是地区间的流动。财富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从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到,落后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通过各种方式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成为这些地方买房的资金。
如果把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分成两个阶段,2008年是个分界点。在此之前,应该说中国的经济整体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特征非常的明显。在2008年之后呢,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资本的发言权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的资源分配更多的依托于资本,这样的一个变化和房价的变化密切相关。
前不久流行一个段子,列举败家的十大行为和兴家的十大行为,兴家十大投资是:在北京、上海买、深圳等一些房价上涨非常明显的城市买房。而败家的十大行为是什么呢?卖房创业被列为第一。这绝不是笑话和调侃,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过去几年在一线城市进行住房投资的人,其财富状况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这种增长超过了任何一家企业通过生产所能够形成的财富增长速度,当这样的一个现象出现并且持续发展的时候,中国经济的转型就会变得很艰难。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所诱发的财富大转移将成为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最大隐患。
延长阅读:穷人努力去银行存款攒首付,富人拼命到银行贷款买房,结果...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财经圈的那些事儿、港股那点事及网络报道;
穷人努力去银行存款攒首付买房,而富人拼命到银行贷款按揭买房。结果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全球上演央行放水的好戏,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央行的带头大哥美联储为了应对世界经济的大萧条,开启一轮连着一轮的量化宽松大潮,一方面疯狂的通过印钞来刺激经济,给经济放水,另一方面把利率一降再降。
各国央行为了给本国经济保驾护航费尽脑汁,紧跟着美联储之后,欧元区(2014年6月)、日本(2016年2月)、瑞士(2015年1月)、瑞典(2015年2月)、丹麦(2012年7月)等五个国家都带头实现的负利率操作。
宽松根本停不下来,全球市场已经;水漫金山。在英国脱欧之后,英国央行8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紧接着澳大利亚也降息,可以说低利率、负利率已经成为了世界货币的主流。
在这方面,中国还是较为谨慎,回顾中国央行放水的数据,曾经的万元户那是富豪,现在有个5万元,40万元能算富豪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出来2012年底以来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约为13.9%,中国真实的年通货膨胀率约在6.3%。基于这一数据,可以预测现在的100万元,10年后和20年后分别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
货币超发背后的真相,中国掉进了流动性陷阱?
央行今年1到6月,释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净,推升了价格上涨。资产荒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越宽松,资产价格上涨越快。货币发行增多,初衷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但却造成了各类资产上涨。2015年股市上涨,迎来大牛市。2016年上半年上演的房市暴涨,以及大宗商品、黄金的轮番上涨。钱发多了,大家手里的钱都毛了。
于是,中国诞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努力去银行存款攒首富买房,而富人拼命到银行贷款按揭买房。结果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如果资金不能通过投资等方式获得持续且较大的收益,那就意味着财产在不知不觉地流失!
一方面是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很快,另一方面,中国却深陷货币流动性匮乏困境。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没有增强流动性呢?原因以楼市为代表的不动产成为了货币的蓄水池。
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新增的货币涌入楼市,而没有精准地流向实体经济和企业。辛辛苦苦忙一年,反而不如投资楼市赚得多。这造成了大量投资者持币观望,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旺,流动性不足。
而楼市的流动性明显过剩。资产泡沫越吹越大,而无法释放出来去投资实体经济和拉动消费。
因此,中国高层提出去资产泡沫是必然的,也是传递了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打压楼市泡沫的决心。
如果中国不挤资产泡沫,继续上演全民买房,会发生什么?
房地产本质上与股票无异,收益主要由租金和升值两部分组成,二者共同构成了账面利润,算来算去市盈率跟股票也差不多。在国外,租金收益率6%,房屋升值5%,那么抗风险能力就很强。因为就算经济衰退导致房子不升值了,租金回报也不错,房价也跌不了多少。中国的热门城市,租金收益率一般1.5%水平,房价涨幅15%,貌似PE只有6倍。一旦央行没水可放,房价不涨了,PE就瞬间变成了60倍,这得跌多少层才能回到当初?
一线城市的地产类似前两年的创业板,供应量小,股息率低,弹性大,风险也大。有交易价值,没有投资价值。万一楼市崩盘了,房价大跌是大概率事件。
当中央高层发出信号,要抑制资产泡沫时,楼市首当其中。
挤泡沫的时候,市场流动性肯定会趋紧,汇率也可能会一次性贬值给经济托底。对股市来说,会造成短期下跌,但也许是新一轮牛市的开端;对房价,最大可能是政府尽量将回调幅度控制在20%以内,比如通过各种办法让价格一直横在那里很多年,等着居民的收入赶上来;对于居民而言,房子够全家人住就行了,不要想着搞投机。
政府选择了去资产泡沫,这是件好事。从长期来看,中国仍然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当中,人力资本的素质远远不止人均8000美元的水平。只要能够把资源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而不是局限在楼市中,中国综合国力必然再上新台阶。
说到这里就需要进入了一个最为艰难的难题,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该如何避免钱变成纸,只能趋势性地给予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有房一族可以稍微放宽心了
对于负利率时代而言,可能最为开心的是欠银行钱的人了,对于工薪族而言,欠银行钱最多的情况就是有了房子,并且背负着房贷。这个时候,能给予大家最大的建议是不提前还房贷,因为负利率意味着你的贷款是处于实质性不断减少的状态,通过贷款可以有效的对冲部分负利率冲击。
二,是避险资产的部分选择
除了贷款以外,还有一种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就是寻找避险资产,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有的人选择黄金,有的人选择美元。这看个人喜好了。
三,是保守型投资者的货币资产配置选择
对于较为保守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对于货币资产进行一定配置,选择适合自己财务状况的理财产品,这个因人而异。这些较为稳定的收益,即使不能增值,至少求个保值,求个心安吧。
四,是多投资自己
面对着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在保证日常开支,保证未来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准备金储备的前提下,通过学习,通过投资自己让实力提升,可能才是应对未来一切变化的真正不二法门。
所以,这个时代最大的保值增值方式是投资自己,一切都会改变,唯有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不会改变。
当今社会,不论学什么,有两个必须懂,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金融。不懂互联网,就是新时代文盲,不懂金融,这辈子就只能挣死钱拿死工资。不会钱生钱,钱放在银行只能贬值不会给你增值,更跑不赢通货膨胀!来源:经济第一课堂综合自政商内参、21财闻汇、证券时报网。友情链接价值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