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16凤凰国际论坛开启了一场“实至名归的高峰对话”。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前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一同就“当世界与中国相遇”的主题展开对话。
在傅成玉和李稻葵的对话中,傅成玉谈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国企改革、外汇管制等等议题。傅成玉给中企走出去提出建议,要融入到国际社会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做“当地的中国公司”,而不是“中国的当地公司”。
在国企改革方面,他表示,我国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问题,旧的僵尸企业还没有解决,新的僵尸企业又出现,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制止这种现象是当务之急。
而当李稻葵问及:“作为跨国石油公司的老总,有没有想过也像外国同行那样拥有私人飞机?”
傅成玉答说,“如果我在公司稿个私人飞机,在座的人都会骂我。”他表示,与西方同行相比,国情不同,企业性质也不同,国有企业本质上是全民企业,所以要关注人民需要什么,对你的期待是什么。
以下为傅成玉对话李稻葵实录:
李稻葵:作为国企的领军人物,您如何看待我们的对外投资技巧、规模和能力?
傅成玉: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海外投资时间短、经验不足, 对企业自身形象的经营不到位。对外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密不可分。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做好长远的海外经营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首要问题。回顾各国对外投资的历史,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对于中国来说,在责任担当方面我们占据优势,在企业形象经营上则落后许多。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为当地带来了很多帮助,默默承担了许多责任,然而我们却不善于宣传。相对的,国外企业做的不一定比我们好,却在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因此,企业在重视战略和规划的同时,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形象的经营上。
李稻葵: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您认为在这一点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哪个做的更好?
傅成玉: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规模小的时候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只要他们有这个意识,从一开始就能够向这个目标努力,在走出去后,逐渐发展壮大后也就不难实现。总体来看,目前国企更有优势,但国企内部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民企发展的速度很快,同样不可小觑。
李稻葵:对于中国石油化工而言,走出去的风险是什么?人员安全、某些投资部发生重大的政治变故?还是国际金融的问题,或者汇率的问题?
傅成玉:金融风险和地缘政治问题是不可控的,但能够预测、预防。一旦出现,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小。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安全”、“环境”这种可控的部分。当地的社会、政治发生变动,对我们的人员是否有人身安全上的危险也是我需要考虑的。
李稻葵:中国石油化工在海外很多地方都有投资,有成百上千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你是否考虑过建立自己的保安公司?
傅成玉:在投资前和投资过程中都要做好预测,制定好不同情况的应对预案,而不是等到变故发生后才想办法补救。曾经遇到过当地发生战争导致我们的工作人员发生伤亡的情况。然而,生产损失可以弥补,精神损失却很难补偿。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事先规避,未雨绸缪。中石化在海外有3000多员工,雇用的当地和国际员工却超过3万。我们会尽量避免派国人到高风险地区工作。如果有经营需要,尽量雇用当地人。
我们自己组建安保公司是不符合国际化发展思路的,在走出国门后不能再想着什么事都自己做,要融入到国际社会中,与当地的军队、政府、警察合作成立保安。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他们才能把我们看成是当地的中国公司。而不是中国的当地公司。
李稻葵:您的同行英国石油BP以及美国的美孚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运营,同时他们在投资当地都有本国的军事基地,对我国的海外投资有没有负面影响。
傅成玉:国家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非常重视,为保护中国海外投资的利益,在巡航上和请军队保安上做了巨大的投资。比如在尼日利亚,我们请军队在外围保护,警察在第二层,而我们自己的保安在最内部。
与BP和美孚相比,我们更注重与当地的融合,关注当地政府、社会、民众的利益。不论他们做的多么超前,都没有我们这种将企业命运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意识。西方的私有化决定了他们更多的是受市场的影响,一旦市场给的压力大,往往会选择屈服而牺牲当地的利益。
李稻葵:作为跨国石油公司的老总,有没有想过也像外国同行那样拥有私人飞机?
傅成玉:如果我在公司稿个私人飞机,在座的人都会骂我,我能理解。与西方同行相比,国情不同,企业性质也不同。国有企业本质上是全民企业,所以要关注人民需要什么,对你的期待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人民满意的一流世界能源化工公司。因此人民满意是第一位的。当然,做贸易的时候如果需要,我们曾在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时候跟别人同租一个。如果时间不赶,就没必要了。所以当你站在一定高度的时候,要从人民的角度想他们对你的期盼。领导干部每天一定不能忘记党和国家对你的要求,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李稻葵:针对国企改革,请您谈谈自己的看法?
傅成玉:当前的国企改革应该主要着眼于“我们将来要发展什么样的国有企业”这个核心问题。所有企业都很关心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问题,旧的僵尸企业还没有解决,新的僵尸企业又出现,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制止这种现象是当务之急。
李稻葵:马上就要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了,您就外汇管制想提出什么建议?
傅成玉:中国一定要就未来要实现的目标来考虑当前管理体制。今天的管理体制如果与未来的目标有冲突,能不能现在就解决这个矛盾,还是留到未来解决?现在的某些政策往往“短视”,只看当下,不顾未来。希望能够放眼十年、二十年后,做出长远规划,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