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及明皇陵


 明祖陵及明皇陵

喻建国

七点在酒店中用早餐,八点从酒店发车去明祖陵。整个行程的路线如同书写了一个英文字母“J,途中经过官滩镇、盱眙县城和淮河镇,最后到达明祖陵镇。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朱元璋建祖陵于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明代属安徽凤阳府管辖), 又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现距盱眙县城20公里左右。

27年以后。即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祖陵原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还栽植柏树万株,还有一条全长250多米的神道,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明祖陵曾随泗州城一起被湖水淹没,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宝方始重见天日。只是原有建筑早就没有了,现在只剩下柱垫和石像。

万岁山是葬地,呈馒头状,坐北朝南,有焚香台置于前,周围大树木和山上的树木几乎全部被各色缎带缠满,万岁山也就是地下玄宫所在,玄宫由砖砌而成以中轴线对称排列,有九座拱卷石门,分为三室,顶端距地面两米左右,石门前建有东西走向的甬道,长18.8米,与正中南北向墓道相通,1996年明祖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朱元璋建立大明皇朝后亲自编写《大诰》,包括《大诰一编》七十四条,《大诰续编》八十七条,《大诰三编》四十三条,《大诰武臣》三十二条,总计四编二百三十六条,实际上是一部特殊刑法。以严刑惩吏为重点。《明大诰》重典治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犯罪:贪赃和科敛害民;乱政坏法和渎职;妄报水灾、欺隐田粮和征收税粮不时;违礼犯分和败坏封建人伦关系;不收不敬《大诰》或违背《大诰》禁令等。据统计,《大诰》收有的一百五十六个案例中,涉及官吏犯罪的有一百二十八个,占80%,其中《大诰续编》共有八十七条,属于打击官吏和豪强作恶犯罪的案例就占七十条之多。

历史上的明朝共有有十六个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做过和尚、当过乞丐,参加农民起义,最后打下大明江山,定都南京(金陵),死在南京,陵墓建在南京。明朝第二个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因为太子(朱元璋长子)先逝,重立的太子(皇储,也就是准皇上)是长孙,此人做皇帝没有几年因为要收各王叔的兵权,遭到燕王朱棣发兵,从北京打到南京,在攻进都城的时候,皇帝走散,一直没有找到。明朝最后一个是亡国皇帝,死后葬在另一地方,在北京的皇陵就只有十三个,即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