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A股到底值不值得抄底?
底在何方?这是最近一段时期A股市场中,探讨得很激烈的热门话题。然而,回顾最近两周的股市走势,仅仅经历了两周的交易时间,股市却出现了接近20%的震荡幅度,让投资者感到了身心疲惫。
成也资金,败也资金,当属中国A股的真实写照。然而,回顾最近一、两周A股场内融资规模的变动情况,却可以发现市场的投资热情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其中,截至今年1月13日,A股两融余额回落至1.026万亿元的水平,并已实现连续第九个交易日下降的迹象。与此同时,从近期两融余额的规模来看,亦从近期最高的1.21万亿回落超过15%的空间。受此影响,期间股市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市场的投资信心也在显著下降。
事实上,回顾14年7月份以来的两融余额表现,也与股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其中,在14年7月前后,即牛市启动之初,当时A股两融余额不到4500亿元的水平。然而,到了11月中下旬的时间,即自沪港通“通车”以后,A股两融余额却开始出现了加快攀升的迹象,并于12月份攀升至1万亿的关口。
然而,到了
当前,A股两融余额仍然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且从场内融资规模变动情况与市场指数之间的表现状况来看,确实存在着或多或少地联系。对此,若A股两融余额规模不能出现显著企稳回升的迹象,则A股的超跌反抽力度或将会大打折扣。
实际上,鉴于近期股市大幅波动的原因,一方面归根于新增流动性涌入热情减退,且场内融资规模持续下降的影响;至于另一方面,则主要受到政策朝令夕改的冲击,而在熔断机制匆匆落幕的影响下,实际上也加剧了市场投资者的忧虑情绪。
熔断机制的推出,本来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定影响。殊不知,在中国版熔断机制推出之后,其对市场却起到了翻天覆地式的冲击。期间,市场指数先后在
时至今日,市场投资信心再度遭遇到沉重地冲击。期间,虽然中国版熔断机制匆匆落幕,但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弥补其对市场信心的冲击影响。因此,面对当前的中国A股,本质上还是需要紧盯资金的参与热情、紧盯投资者信心修复的进程等。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成也资金,败也资金”的局面。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短期市场经历了非理性的下跌之后,市场再度重返3000点下方的位置。然而,对于重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A股调整空间不会太大,但调整时间还不算充分。究其原因,对于市场而言,底部不会迅速形成,而构筑底部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此,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能够在绝对底部抄底的人少之又少,而更多人只能在相对底部抄底。显然,抄底或许是一眨眼的功夫,但最终能够守住底部,并获得最终投资利润的人却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