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鑫弛:加息呼声越来越高,年前加息可能性增大


   周一(9月28日)全球投资者都被紧张的避险情绪困扰,一方面IMF可能下调全球增长预期施压市场,另一方面在近来一系列中国疲软数据下,市场也担忧本周制造业数据。欧美股市大幅下挫,包括美元在内的美国资产遭到市场抛售,美元走低,而原油价格也受到需求忧虑影响,承压下滑。于此同时,美联储FOMC众高官周一鼓吹年内升息,不过由于市场对此早有预期,且忧心忡忡,所以对这些高官的言论置若罔闻。

  
  具体市场上,美元指数震荡回落,美国经济数据不佳且中国疲软数据预期打压联储加息预期;欧元兑美元震荡攀升至1.1230,欧美股市大跌激发避险,融资货币欧元被重新购回;现货金价创两周半最大单日跌幅,延续上周五的颓势,受美联储加息预期打压;油价大跌近3%,受欧美股市下挫和中国忧虑打压,库欣库存减少限制了油价跌幅。
  
  美元指数震荡回落,美国经济数据不佳且中国疲软数据预期打压联储加息预期。美国经济数据整体表现不佳施压美元,同时周一中国数据再度疲软,在中国本周四重要的制造业数据公布前,市场还预期该数据也表现疲软,可能拖累联储加息。当日美联储两位官员发表年内加息言论,他们的言论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首先,对中国市场的担忧使得市场认为美联储可能还会放缓加息,这施压美元。周一中国公布了疲软经济数据。中国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率下降8.8%;中国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率下降1.9%。这份数据佐证了中国经济放缓速度超出预期。
  
  IMF主席拉加德称,IMF可能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估,因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今年增长3.3%的预估不现实了,明年增长3.8%的预估也是如此。但仍预计经济增长将高于3%的水准。
  
  投资者静待本周中国关键的制造业和美国就业数据出炉,以确认美联储今年将升息的押注。有关美国就业市场是否确实明显好转的线索将在周五公布非农就业数据时见分晓。策略师称,若报告强劲,将进一步强化年内升息的可能性。
  
  外汇交易员将比以往更加密切关注周四的财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交易员认为,中国经济大幅放缓可能会令美联储推迟升息。巴克莱驻新加坡的亚太地区外汇策略主管MitulKotecha称,“本周将有两件大事。中国数据似乎可以归为非农就业报告这一类。”
  
  上周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她预计今年稍晚将开始升息,前提是通胀率继续保持稳定,美国经济足够强劲,能促进就业。
  
  耶伦上周的讲话确实非常重要,她非常坚定地重申预期美联储年内升息。当前的情况是,市场中的美元多仓并不是很多,利率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升息的预期仅为40%,但我们认为升息会发生在12月,所以美元还有较大上行空间。
  
  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
  
  杜德利还表示,美元也是美联储的考虑因素,会影响到美国。美元预期不会驱动美联储政策,他不会对美元前景做出预测。美联储2%通胀目标是适当的,这一目标并非通胀率上限,“我们并不会刻意地让通胀率涨破2%”。那些导致通胀率下滑的暂时性因素将会消散。
  
  美联储持中性立场票委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同样发表年内加息的言论。威廉姆斯预计美联储将在2015年稍晚开始逐步加息,加息是下一步适宜的措施。
  
  开始见到美国经济出现失衡迹象,一旦失衡问题扩大,美联储的选项将非常有限。随着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状态,关于支持与反对加息的争论更加接近平衡点。
  
  预计美国2015年GDP增幅为2.5%,2016年会略微高于2%,预计2015年稍晚的失业率会跌破5%,2016年将保持在那样的位置,预计“自然的”失业率为5%,在稳定增长上需要最多每个月新增10万。随着美元上涨和廉价原油现象小散,通胀率料在未来两年上升至2%。
  
  美联储鸽派票委埃文斯再度发表鸽派言论,埃文斯的言论对美元的打压也有限。埃文斯指出,在加息路径上更加耐心,较FOMC更加循序渐进;必须提供足够多的刺激措施,来推动通胀率温和地涨破2%,过早加息会给美联储信誉等招来实质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