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GDP拜物教”,才能让中国经济走上正道


GDP拜物教”一直是这十几来中国经济政策的根基,只要什么时候GDP的增长与这个“GDP拜物教”偏离,政府的经济政策就上下其手,尤其是发现这个GDP在下行时,更是会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出现各种政策来刺激达其目标。

 

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是试图打破这种“GDP拜物教”的经济政策思路,把以往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转变到以提高GDP增长质量与效益上来,以此来调整中国政策之思路,以此来改变那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开始几年,说归说,做归做,同样是只要看GDP增长下行,政府就会紧张,一些人更是绞尽脑汁编造各种华丽的词汇,以便让政府又重新走上“GDP拜物教”的老路。

 

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就是不可持续的市场,早就吹大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经济生活中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但当看到经济增长下行,政府所推出的一些政策效果十分有限时,不少既得利益者或集团又纷纷劝说政府推出如何以房地产市场增长来保证GDP增长救市政策。也就是为了这样一个GDP,政府一年来推出的一系列的房地产救市政策,让中国经济及房地产市场越陷越深,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大。因为,现任政府又踏上前些年“GDP拜物教”的老路。现任政府上任后所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也就是在这条“GDP拜物教”老路上淹没。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昨日(925日)在北京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吹风会上指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是指不低于6.5%,也不高于7.5%,高与低可能在一定的误差内。并认为,如果美国今年内加息,对中国经济没有多大的影响。

 

盛来运这样对GDP解释,在国内应该是每一次, 6.5%7.5%,就是7%左右的区间。这就意味着,即使今年的GDP增长低于7%或破7%,只要是在6.5%以上,也算是达到全年增长7%左右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明显向下调整,而不是早些时候,一旦觉得GDP增长达不到7%,政府刺激经济政策就得赶快出台。“GDP拜物教”的思路开始有所转向。

 

但是实际上这几年,从新任政府提出要改进经济增长目标之后,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每年的GDP增长目标的规划,并非硬指标,而是一个参考系,应该有更多的弹性。但是往往在政策的执行层面上及市场,由于“GDP拜物教”这个思路一直没有转变,往往都会把每年GDP增长规划作为一个“拜物教”,把它看作是一个绝对指标。即使中央政府说有一定的弹性,也往往会认为仅在0.10.2个百分点范围,如“7%”左右的规划,就理解为只会容忍下限至多6.8%。经济增长只要下行这个范围,就大力鼓吹政府要推出多少刺激经济的政策,如降息降准等。甚至于寻求一个拉动这种增长的产业或行业。中国经济许多问题都根源于这个“GDP拜物教”。

 

现在把GDP增长下限在6.5%,既要改变以往的经济增长的思路或“GDP拜物教”,也承认当前中国经济现实,经济增长下行到一定程度也不是太大的事情。更何况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很少有在6.5%以上的呢?

 

既然“GDP拜物教”的这个思路要改变,也就是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许多经济政策会出现重大调整,意味着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要推出。因为,去除“GDP拜物教”才能够从当前中国实际出来找出经济发展所存在困难的症结。

 

比如说,居民内需应该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但是为何政府提倡了这么多年扩大内需,但是居民内需的增长就是不理想。问题症结在哪里?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在于中国“房地产化”过度投资化或住房市场基本上成了少数人赚钱的工具,从而使得把房价过度推高,以此来增加GDP。这样房地产泡沫自然要吹得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占85%以上居民的住房消费需求不能够释放出来,而且让一些居民进入这高价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严重的消费需求的挤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居民的消费能力被过高房价所消耗与挤压,从而使得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严重下降。国内居民的内需扩大当然无从谈起。如果政府能够去除“GDP拜物教”,政府不再追求GDP增长,政府才有可能出让房价回归理性的政策,这样才能让国内的许多经济关系就能够理顺。否则,“GDP拜物教”只能让中国经济是无边无际的恶性循环。或许经济增长的思路现在开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