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钱消费相对过剩商品的物价变化


论印钱消费相对过剩商品的物价变化

 

廖仁平

 

关键词:印钱消费 相对过剩 商品 内需

 

  :基于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理论分析得到:印钱消费相对过剩商品过程中物价指数变化为△P=V(MT0M0T)/(TtT0),资本方总货币数量相对购买力为Tt/T0= P0Mt/ Pt M01,它表明央行印钱购买相对过剩商品配发给国民们消费,可以“一举三得”即资本方得到更多资本、国民得到额外福利、经济体消除相对过剩商品。

 

前言

为了促进内需,消化相对过剩商品,中国一些经济学者先后提出了“印钱消费”[1]或“印钱购物”[2]理念…其实,早在1933年左右,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促进的罗斯福新政[3]就是这种理念的实践表现,但凯恩斯的理论因其不完善仍经常受到各种质疑[46],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以解除人们的疑惑仍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基于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理论分析印钱购买相对过剩商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价指数变化并分析资本方总货币数量相对购买力变化,结果提示:在经济体存在相对过剩商品时,央行印钱购买这些相对过剩商品福利配发给国民们消费,可以取得三方面效益即资本方得到更多资本、国民得到额外福利、经济体消除相对过剩…

 

费雪交易方程式[7]简介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模拟假定及其分析

假定:(1)某经济体中,劳方获得的工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货币都集中在资方手中。(2 P=MV/T 而言,初始态时 P0=M0V0/T0t时刻态时Pt=MtVt/Tt ,其中Mt= M0MTt= T0T;△M和△T是经济体从初始态过渡到t时刻态期间新增货币数量和新增商品数量,且V=V0=Vt。(3)价格刚性明显且初始态时的相对过剩商品量为△T

问题:(1)如何消除相对过剩商品△T以保障经济体从初始态顺利过渡到t时刻态,期间物价指数P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资本方在t时刻态时的总资本的相对购买力是多少?

分析

1)该经济体初始态时的交易均衡方程为 P0=M0V0/T0,因价格刚性的存在,相对过剩的商品量△T无法顺利销出。若要保障该经济体从初始态顺利过渡到t时刻态达到新的交易均衡Pt=MtVt/Tt,必须新增货币△M(本文特指央行新印货币数量)用于购买△T进行消费(即印钱购物消费)。结果将导致物价指数P的变化,P的变化数学表达式为

P= PtP0=MtVt/TtM0V0/T0……(1

V不变时,V=V0=Vt,(一般而言,货币平均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在特定经济体中可以近似地视为一个常数),经济体中的物价指数P只与货币总量M及其商品总量T这两个参数相关。

P = PtP0=Mt T0M0TtV /TtT0

Mt= M0M; Tt= T0T代入上式化简后有

P=V(MT0M0T)/(TtT0) ……(2

若直接用P=MV/T求微分,则有

dP=d(MV/T)= Vd(M/T)=V(TdMMdT)/T2 ……(3

P=V(MT0M0T)/(TtT0)或者dP=d(MV/T)= Vd(M/T)=V(TdMMdT)/T2表达了印钱购物消费相对过剩商品的经济系统中物价指数P的变化规律,(△MT0M0T)或(TdMMdT)既可以大于等于零也可以小于零,提示央行印钱购买相对过剩商品消费时并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它为科学指导印钱消费相对过剩商品提供了一个简明的科学理论基础。它清楚地提示人们:只要新增货币数量△M与相对过剩商品数量△T间基本匹配,物价指数的变化是可以被充分控制的。

2一般而言,新增货币若全部用于购买相对过剩商品,生产方(一般为资本方)会得到这部分货币增量…就该模拟经济体而言,t时刻态时,资本方的货币总量将达到MtMt将用于购买Tt的商品,显然,Mt相对于M0的购买力为:

Tt/T0= P0Mt/ Pt M0  ……(4

一般说来,因新增货币用于购买相对过剩商品,经济体中实际用于交易的社会商品总量是增加的,即TtT0,所以Tt/T01它提示:在印钱购买相对过剩商品进行福利分配性消费的经济体中,无论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资本方总资本数量的货币购买力也是相对增加的。

 

讨论

3.1凯恩斯积极财政政策主张以来,虽然受到多方质疑,但每当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中遇到较严重的相对过剩性经济危机时,消除相对过剩商品仍离不开财政赤字政策。本文研究结果在理论上进一步肯定了凯恩斯政策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3.2文中分析结果P=V(MT0M0T)/(TtT0)Tt/T0= P0Mt/ Pt M01表明:在印钱购买相对过剩商品进行福利分配性消费的经济体中,无论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资本方总资本数量的货币购买力也是相对增加的。”这个结论非常重要且有很强的的实践指导作用,它提示在相对过剩比较严重的经济体中,央行可以大胆地额外加印一定量的货币直接用于购买这些相对过剩商品配发给国民们消费,这样的“印钱消费”策略既不会让资方财富缩水,又消除了相对过剩,普通国民还能得到额外福利,一举三得…

3.3本文研究结果对传统税收政策的改革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传统税收一般是各级政府直接向企业法人或普通国民征收货币,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具有二次分配调节贫富程度功能,但也会同时消减纳税人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当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利润微薄、相对过剩商品比较多时,传统税收对抑制生产及消费等的副作用是很大的,此时,充分发挥央行增印货币这种铸币税功能,大幅度地用铸币税替代传统税,才能收到本文分析的“一举三得”之功效…

3.4中国当前的经济系统,稍为富了点的中国人仍太重储蓄而不敢放心多消费,政府对投资很热心但在促进消费方面仍然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导致一般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启发管理者们大胆地印钱消费。

3.5 人类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快,产能过剩问题亦将越来越突出,但受传统供给经济思想的约束,资方过于恐惧积极财政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管理方印钱消费因缺乏理论支持也难免缩手缩脚,致使许多一般性相对过剩性危机最后演化成了经济萧条性灾难。本文研究结论之Tt/T0= P0Mt/ Pt M01应当可以大大消除资方的通货膨胀顾虑和经济管理方印钱消费的传统顾虑了吧。

3.6 本文为了讨论简明特别将央行印钱消费仅仅限定于多印货币购买相对过剩商品配发给国民们消费,实际经济管理中的需求促进方法当然远不止这一种,除了一般的“输血式”或“造血式”扶贫政策以及其它转移支付性福利外,“以工代赈”大力提升公益经济比例促进人人就业既可解决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又能有效促进消费…

3.7 本文还假定了只有资方拥有资本而劳方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实际经济系统中,劳方也会有部分储蓄或投资,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简明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因为一般居民的储蓄或投资部分也可以宏观地被看成是资本循环。

3.8 此外,本文的经济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没有考虑进出口国际贸易等。若从全世界角度看问题,贸易顺逆差国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逆差国央行多印了逆差额度的货币购买了顺差国相应价值的商品进行消费。这种国际间的印钱购物所致各国物价指数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本文不细论。

3.9 最后再次强调,央行多印的钱只有真正地用于消除经济体中已经存在的相对过剩商品时,本文所论的“一举三得”效果才会比较明显。

 

 

 

2015910

乌鲁木齐

 

 

参考文献

[1] 蔡定创. 当代信用价值理论概述[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1:69-71.

[2] 叶楚华. 国际化的人民币何惧升值[J]. 西部论丛,2010,07:42-44.

[3] 刘绪贻.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J]. 美国研究,1991,01:70-92+4.

[4] 张建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J]. 经济问题,2010,03:13-18.

[5] 贺铿. 对我国当前经济局势的理论思考——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适用性问题[J]. 开发研究,2000,04:25-27.

[6] 张水平. 关于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的教学探讨[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1:72

[7] 费雪方程_好搜百科baike.haos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