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表示或许是出席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的唯一的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捷克总统新闻秘书奥夫恰切克8月4日表示,泽曼接受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将来北京出席阅兵式。在谈到欧盟称捷克违背了集体行动原则时,奥夫恰切克认为,欧盟的立场是不对的。这是主权的捷克共和国的主权决定,什么都无法使其改变。
泽曼是一位左翼政党领导人,他曾出任过社会民主党主席,在1998年至2002年出任捷克总理。在欧盟国家领导人中,他以支持普京和反对美国而显得“另类”。不过,捷克是一个议会制国家,作为国家元首,总统主要是一个礼仪性的职务,在出席北京阅兵式的名单中,其份量还是轻了一点。
对于北京阅兵式,中国政府极其重视,不但邀请了许多国家领导人出席,还筹备了盛大阅兵活动。中国已明确表示,希望看到一些大国领导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人一同站在检阅台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那么,除普京外,谁才是出席北京阅兵式的重量级人物呢?在现在距离北京的大阅兵还有20多天,而针对究竟谁将出席,中国官方仍然保持神秘。
据一家媒体透露,除普京外,其他外国领导人受邀出席阅兵式的名单不可过早公布,以免造成部分领导人不愿出席,让中国尴尬。而且,在正式名单公布前,中方会竭力劝说相关犹豫的领导人改变主意,前往北京出席阅兵式。
在最近的一次宴会上,外交部长王毅用很长时间与欧洲驻京大使交谈,希望他们让本国领导人参加此次阅兵式。然而,这些国家几乎都不可能派出领导人参加,只是级别较低的官员代表他们参加。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在是否前往北京出席阅兵式方面,欧盟国家领导人做决定很难,他们不想将日本至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当然,欧盟国家也要把握好平衡,以免造成一种负面印象,毕竟俄罗斯不同于中国,他们不想搞僵同中国的关系。
欧盟驻华大使史伟7月上旬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在总结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进行的第17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成果时,就欧盟领导人是否出席北京阅兵的提问中说,“可能性非常小”。
史伟表示,一些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已收到邀请,但暂未决定是否出席,因为担心阅兵的形式所发出的信号不是和平的。我们希望更好地了解这些活动会如何设计,我们共同的一个关切是:如果这个纪念二战的仪式,包括阅兵,这发出的真的是促进和解、和平的信号吗?还是会挑起与和平对立的不满情绪?
虽然这番问话似乎含糊不清,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欧盟是属于西方利益共同体,和中国的意识形态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在国际关系博弈正进入敏感的时刻,欧盟主要大国领导人几乎将集体缺席北京的阅兵式,意在避免外界得出印象——它们抛弃美国,投入到中国的怀抱。
事实很明显,欧盟成员国一方面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日本的感受。即令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在内的重量级的国家愿意加入亚投行,但他们却不愿意到北京来参加阅兵式,旨在继续维护美国首要大国地位,维护美国对经济和政治事务的领导权。
问题是,如果全球主要大国领导人不来北京,与会国家领导人的份量就显得轻了一些。中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之一、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以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次规模空前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除普京以外,竟请不到一位重量级人物,这不免让人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