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行驶在乌鲁木齐路上
喻建国
上午九点半我开车沿着乌鲁木齐中路南行,这条路是上海市徐汇区和静安区相连接的一条道路,1911年到1943年之间的名称为麦琪路(Route Alfread Magy)。此路南北走向,南至淮海中路接乌鲁木齐南路,北至华山路接乌鲁木齐北路,全长880米,早先的路面在12米至27米,现在的路面宽度多在25米左右。
我的姨娘原来住在乌鲁木齐中路148弄2号,属西式里弄的三层楼房,姨爹故去之后,姨娘一个人独居,姨娘无后,为了解其孤寂,小儿就和姨婆住在一起,妻每天去看他们一次,我也隔三差五地去看他们,那时小儿还只是一个进高中不久的学生。
过了淮海中路,乌鲁木齐南路开始了,乌鲁木齐南路是徐汇区的一条道路,1918年到1943年之间的名称为巨福路(RouteLouisDufour)。该路也为南北走向,北接淮海中路,与乌鲁木齐中路连成一气,南至肇嘉浜路,全长1195米。早先宽15米到16米,现在基本保持原样,实行北向南的机动车单向行进。属于一类历史风貌保护道路,是上海市64条永不可拓宽的道路之一。沿路多高级住宅区,在这里行车会立马把你带回到几十年前的上海。
美利坚合众国驻上海的领事馆就在这条路上,在刚刚开放的年代,这段路上曾经热闹非凡,那是到这里搞美国签证的来自华东和上海的中国人排队等签证,这些人常常站满整条街,而从这里经过的人则怀着羡慕的眼光。再往南行,到达衡山路相会处,那里有一座基督教堂,很有名,就是国际礼拜堂,它的建筑很美。大门是两扇欧式风格的铁栅拦门,内里是大片翠绿的草坪,礼拜堂是一幢近代哥特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呈英国民间乡村的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屋顶呈交叉形木屋架。大门朝北,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镶嵌梅花花纹玻璃。堂的左侧为3层楼房,底层为牧师办公室,三楼是小礼堂。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曾经在这个教堂的唱诗班唱诗,留下难忘的记忆。
我在驾车前行,同时又有一幕幕的回忆在我的眼前晃悠,我享受着这些回忆,我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在这里带给我的往日的梦,就是在今天仍然让我不胜心动。我总是感觉很美,很享受,但是说不出是为了什么。
车子过了肇嘉浜路,我赶快把神拉回到现实,我今天的任务是什么,理一理,车子开到哪里停放,停好车该怎么赶向目的地。我回到了现实的人间,我该继续奋斗,人生不止,奋斗不止。奋斗将抖出生命的活力,抖出为追求真善美新的活力,抖出为争取自己所在的祖国更加美好富强繁荣的活力。曾经的历史应该为今天的奋斗贡献活力的源泉。控制好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眼观四方,耳听八路,
开车来不得半点走神,要知道在0.01秒的时间里,车子的变化也会很大。今天车外的温度达到45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