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学者哗众取宠信口雌黄,众媒体为博眼球推波助澜


今日,参考消息网刊登文章“港媒:中国将有千万失独家庭”,可谓足够引入瞩目。标题当中列出“港媒”,但真实的消息源却是广州日报集团下的《信息时报》,被香港《南华早报》转载,又被《参考消息》网转载。之所以冠以“港媒”,大概是网编觉得《信息时报》知之者不多,而《参考消息》也自觉自身分量不足,都不足 “港媒”能以吸引眼球。新浪网则以“今日要闻”栏目“头条”待遇加以转播,很多媒体也纷纷跟进加以报道。
但是,这个“今日要闻”实则是一个老掉牙的旧闻。“千万失独家庭”的话题早在3年前就被易富贤炮制出来并炒作过一回了。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的此次会议,主旨是研讨养老和社保的。养老和社保的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不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中国大陆才有的特色问题,因此和计划生育本来是挂不上钩的,但再次被反对计划生育的易富贤所借题发挥,再次把失独、养老和社保的问题引导对人口政策的批评之上。
放出“千万失独家庭”言论的易富贤以《大国空巢》一书反对中国大陆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为人所熟知。但是,易富贤在反对计生政策当中的论证和数据引用往往都很暧昧,明显地缺乏学术严肃性。此次,易富贤又跑到中山大学炒卖自己两年前的“千万失独家庭”说,还被多家媒体热炒,旧闻变新闻。
媒体真的不知道这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旧闻吗?当然不是,随便搜索一下就会知道这点。但是这个旧闻的耸人能量还有,所以,媒体利用这个“余热”再次赚钱眼球,完全不去顾及事实和逻辑。有人敢胡说,我就敢报道。查询一下就可以看到,此次报道当中,很多句子段落甚至是引用了三年前的报道的文字。
易富贤为反对计划生育而反对计划生育,已经达到了罔顾事实不惜学术造假的程度。三年前易抛出“千万失独家庭”论点的时候,已经被民政部所否认。当然,反对计划生育的人不是少数,民政部的否认很快也被这些人所否认。但是,在为所谓的“观点”和“政策”而流行数据造假(或者“科学地”说叫做“数据筛选”)的时代里,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真相了。
但是,我们还有逻辑思维,除非被某种盲从所冲昏头脑。下面我们就用纯粹的数理推论来分析一下易富贤的这个“千万失独家庭”。不过,以下的分析是建立在相信中国现有人口的官方数据之上的。如果有人为了反对计划生育而否认中国人口数据,到此为止就不要读下去了。直接否认中国有十四亿人口而是一个人口匮乏的国家就可以直接否定计划生育政策的任何存在意义了。
首先,“家庭”如何划分界定?既然谈论生育和独生子女问题,当然是一个独生子女为着眼点来划分家庭。也就是,有一个独生子女的育龄夫妇和上一代以及祖代组成的算是一个家庭。一般这样的家庭由两个孩子和两对父母以及0~8个祖代老人构成,也就是所谓的“246家庭”,在独生子女未结婚成家之前,是“122”(假定夫妻双方是两个子女且儿女各一)。持观点的媒体和所谓的学者在解读“122”家庭的时候,避而不谈4个老人养育1个孩子更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而是反过来强调说一个孩子要供养4个老人是何等不堪重负的负担!
如果三口算一个“家庭”,那么祖代两口是否算是另一个家庭呢?也就是说两个育龄男女已结婚便自立门户,就和老人分开,老人变成了空巢老人。那么,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之后,中国的家庭数目很快就会增加,当独生子女出世后,就变换成了一个三口之家和一个老俩口之家了。那么,按照这种“家庭”数目计算办法,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家庭数量呢?如果是这样,养老和社保的问题和生育政策就更加扯不上关系了,因为再多的子女一旦成家都离巢自立门户组建新的家庭,老俩口永远都是孤独的。
按照户籍制度来划分家庭也不行。首先,现存的户籍制度已经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其次,现在的青年一结婚就搬到自己的小巢过日子,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同处一堂,此时并不见得对户口本有什么变动,很多户籍还是和各自的父母在一个本儿上,结婚并不影响按照户口本统计的家庭数目。
显然,在中国现在谈论“家庭”不是一个十分容易界定的概念,尤其是把家庭和计划生育政策搅合在一起谈论的时候,老人是不能单列出来只考虑三口之家的。如果是执意只谈论三口之家,那么在独生子女25岁之前,父母也不过50岁,这种家庭的老龄化率是零,根本和养老及社保问题无关。跑到研讨养老和社保问题的会议上反对独生子女政策,岂不是瞎搅和? 

“千万失独家庭”之说充满了对响应国家政策而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的诅咒恶意。按照易富贤的说法,25年内就会有超过一千万个独生子女死去,从而使其父母变成“失独老人”。易富贤是从1975年推行计划生育开始估算的,但是,迄今为止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早已经执行超过了25年而达到40年了,请问,现在已经有一千万个失独家庭吗?无法证实的数据显示,在易富贤抛出“千万失独家庭”论的2012年,中国的已经失独家庭约为100万,每年增加失独家庭七八万个,那么到今年目前,应该是120万个左右,不过是易富贤千万级的12%。易富贤这种以一当十的夸大其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节奏,究竟要干什么?

根据有关资料,正常的人口死亡率都是千分之几,这主要是超过平均寿命的老人的死亡,青壮少年的死亡远远低于这个千分数。但在易富贤的计算当中,独生子女似乎存活困难,死亡率竟然高出总体死亡率的10倍!这不是下意识的赤裸裸的恶意诅咒吗?有什么依据说明一个孩子比多个孩子更难养活?

我们且放下对易富贤恶意诅咒独生子女家庭的追究。先默认这个2.19亿和一千万是成立的。

所以,易富贤谈论的是在
25年之内独生子女的夭折问题,也就是独生子女成家之前,那就应该是针对“122”家庭而不是三口之家。按照易富贤的“千万论”,2.19亿个独生子女家庭,这个“夭折率”就接近5%了。我们不说25年,就取个中间数吧,就算到独生子女12的时候,线性地分析,也有2.5%的夭折率,考虑到婴幼儿的夭折会高于青少年之后的成年人,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据估定为3%
当独生子女长到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平均年龄大概是37岁。祖代的年龄约为62岁,均已达到退休年龄进入“老年人”行列,但还没有到达65岁的“超老”年龄线。
死亡是针对一切年龄段的每个人口的,不论是什么原因,而不是只有独生子女才会夭折,更不会对多子女家庭网开一面。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祖父母的4个老人也不是家家都4个健在,实际上,结婚以后的成年人因为各种原因的死亡也是世间常事,姑且同样按照3%的死亡率来计算吧。暂且按照父母和祖代的存世比例也是97%,不再追究真实的死亡率。
那么,按照2.19亿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中国的人口数量是多少?
2.19*((1-3%+4*1-3%))=10.62亿!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0亿人?这个数据的可信度当然有问题,而且首先会受到易富贤的反对,因为单单是独生子女家庭就有超过十亿人口的话,总人口该有多少?放开生育岂不成了无稽之谈?
那么,多子女家庭的人口又应该如何测算?且不说多子女家庭的综合生育率肯定超过2,就权按照2来计算吧,也就是222结构的六口家庭。同理,我们也考虑同级别的死亡率为3%,那么,如果中国有14亿人口是可信的,这种6口之家在中国的数量就是(14-10.62)÷(6*1-3%=0.58亿个。
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家庭2.19亿个,多子女家庭0.56亿个,总家庭数是2.75亿个,多子女家庭仅占五分之一,而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占到总家庭数的近80%?是这样吗?
当然,这个14的结论是在默认“14亿”可信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如果不是十四亿,而是二十亿三十亿,非独生子女家庭数肯定占比上升了。但是,易富贤肯定不喜欢这样计算了。如果把总人口加大,放开生育之诉求就更是无中生有的无理要求了;而如果认为总人口比14亿还少(总不至于少于2.19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吧?)的话,则就等于说独生子女家庭几乎是中国家庭的基本构成形态了。真的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所见到的周围的家庭人口构成状况绝对不是这样!从媒体上每天各种新闻报道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也不是这样的。毕节四个孩子在家里集体服毒自杀、有两兄妹在家被人杀害、大凉山最不幸女孩也是姊妹几个,连812天津港牺牲的多个消防战士都是来自多子女家庭。如果有人有心,不妨对每天的新闻加以留意,看看涉及的多子女家庭有多少,及时跟帖补充。
 
报道“千万失独家庭”的港媒《南华日报》究竟出于何种目的把旧闻炒新不得而知。而我知道的是,香港地区本身是没有实行大陆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但是生育率之低下超过大陆,在世界上也是排名靠前的。香港媒体或许应该把这个没有实行节制生育政策而又无力解决生育率下降的地区问题先行解决掉,再来关注大陆的问题。如果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香港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都面临生育率下降问题,却鼓动人口世界第一的中国大陆搞放开生育,岂不是笑话?何况中国现在的习惯做法是“摸着石头过河”和“补课”,中国现在的情况,大概是在补西方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的课,你们先做个样子出来,把生育率升上来,中国也好有样学样啊。
 
 
阅读链接:
港媒:中国将有千万“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