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出逃A股缓释救市压力


股市依然在上演跌宕起伏的故事,救市下的两市行情也难以为继。在救市资金和市场走向的对擂中,投资者何去何从?是跟着救市的节奏苦苦坚守,还是逃离股市伤心地?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证登)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为止,在其投资账户中持有股票的中国散户投资者人数已经减少至5100万人,相比之下截至6月底为7500万人。在此期间,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14%,创下六年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与612日触及的高点相比已经下跌了29%

 

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逃离A股的散户投资者高达2000多万户。显然,这不是胜利大逃亡,要逃的话早在6月“大牛市”未谢幕前就胜利撤走了。当然,也称不上是失败大撤离,股市囧相若此,苦苦死守动荡股市,风险太大。遇险而撤离,即便是割肉断尾,也不啻为明智求生。散户大规模逃离股市,在上一周期的2008大熊市时也曾经发生过。因而,2000多万散户逃离A股市场,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理性选择。

 

就大势而言,散户们逃离A股市场,也有为“国家队”就是缓颊之效。近来股市震荡,尤其是趋势下跌的尴尬市,最忧心的除了广大散户,还有“国家队”。散户们可以自认倒霉割肉逃离,但是下注颇高、宣示高调的救市政策和旗下各路救市资金,一旦深陷救市就很难脱身。

 

一方面,这波“国家队”救市动员声势煊赫,号称稳人心稳市场去系统性风险。给市场的感觉是,要不实现“政策牛”决不罢休;另一方面,高调救市也形成了市场对“国家队”不切实际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参与救市的各路资本,面对这种依赖和股市变化,亦有被“套牢”的无力感,一些央企国企忍不住要打减持套现的擦边球。显然,对于救市,政策号召下的各路资本能否将救市进行到底并无多少信心。但是囿于所有制身份所系,不得不将救市苦捱到底。更困窘的是,当股市呈现跌势而市场对救市存有怀疑时,证监会又不得不宣示救市还是进行时。

 

当中金公司救市变成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国家队”救市的尴尬绝不亚于散户们炒成股东的民间自嘲。为了避免“国家队”救市变成被动的资金挹注,监管层采取了全方位的举措,譬如打击违规操作,限制对冲基金账户投机等等。然而,如此救市持续下去,绝非监管面本意。靠政策鼓劲和资金注入,中国股市将失去市场动力而异化为政策市。占股市主体但一盘散沙的散户投资者,并不能在救市中占到多少便宜, 得救市之利的还是那些精熟于算计的机构操盘资金。在此情势下,救市稳人心稳市场的作用打了折扣,反而会被机构投机者算计和绑架。

 

超三成散户退出A股市场,缓释了“国家队”救市的民意和市场双重压力,“国家队”救市亦可实现软着陆的自然退市,让A股市场回归市场主导。

 

中国A股市场和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由A股市场主力支撑,美国则由大机构主导。因而,6月中旬开始疲软的中国股市,让投资者大受其害。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自612日股市见顶到7月底,中国投资者的账目损失达到了6.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1万亿美元)。这些损失有多少“摊到”散户头上--并没有相关数据。但按照中证登数据,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数量超过9成,达到92.12%;资产在50万到500万元中户数量占比为7.45%;资产超500万的大户数量仅占0.42%。考虑到大户操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散户盲目性较大,因而中小散户应该是股市震荡的“冤大头”。

 

超过3成散户退市,意味着其经受住了股市的严苛考验。输得起、无怨气代表了散户们应对股市风险的抗压能力,也象征着股民们具有相当的投资风险意识。这也提醒“国家队”,散户们未必都有应对熊市的“大心脏”,但其内心也未必脆弱。之前,中国投资者已经经历了长达多年的熊市。散户们早就适应了股市里的潮起潮落和悲欢离合。至于市场信心,震荡的股市和当下的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基本同步的。

 

“国家队”救市,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撤离时也不要犹豫。当然,政策面不能紧盯股市,更应着力于调结构的系统改革,以便让人们有更多的投资创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