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蓟花


时间进入五月以后,在每天上下班的路途上,那公路两边被征用的田地里,一片片紫色的小花甚是吸引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刺蓟花。真没想到,这从来不被人注意的刺蓟花,在各种杂草的陪衬下也显得格外迷人。
刺蓟,即小蓟草,别称刺儿菜,是一种优质野菜。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2厘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丝状毛,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无叶柄。刺蓟为传统的止血中药,具有止血作用。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要是不小心把手指弄破了,母亲就会在院子里、或者树荫下,掐几片蓟叶,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揉一揉,放在伤口上按一按,一会儿就不会流血了。刺蓟作为野菜,因为有刺,很少有人采择。记得小时候吃过一次,味道还不错。只是调制起来非常麻烦。记得那一年,家里的粮食不够吃,母亲向邻居借了一升面,在村子旁边的麦场地里扒了一笼刚出土的小刺蓟,用手将刺蓟叶片两边的嫩刺一一掐掉,然后用井水洗净,将水扭干后用刀切碎放入面盆,与面和匀后,再用两个手来回揉搓,放上盐、碱面后,揉匀做成饼子。听母亲说,嫩刺蓟不光能差(ci)馍,也能差面。在“吃食堂”后期,人们经常吃它,但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就吃了那么一次。
刺蓟长在庄稼地里,大多还是嫩苗时就被当做杂草除掉了,很少见到开花的刺蓟,要能看见,也只有在苜蓿地里了。常常听大人们讥讽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自恋、自夸的人们是“苜蓿地里的刺蓟花,人家不夸自己夸”。人们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与百花相比,刺蓟花算不上什么花,且刺蓟花与苜蓿花相比,既不算作好看,也对人们无多大益处,把开了花的老刺蓟与苜蓿一起割回家,老牛都不愿意吃,只是长在地里看起来个子比苜蓿长得高罢了。
 现在,刺蓟能在荒草堆里成片生长,是因为它所扎根的土地从良田变成了荒地,无人经营管理罢了。刺蓟花凋谢后,成熟后的刺蓟种子带着周身的白毛在空中飞舞,如果这几块地明年还不施工,继续荒废,估计到时的刺蓟花开的更多、更茂盛,也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