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派400人赴美战略对话到底为了啥?


中国派400人赴美战略对话到底为了啥?

近日,400多名中国官员被习近平派到华盛顿,参加为期3天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对话。如此庞大的对话人员,如此广阔的对话范围,如此敏感的对话议题,足以让世界见证中美这两个全球性大国加深、加强双边相互关系的韧性和努力。

中美关系是全球政治格局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一对关系。中美和睦,世界平和;中美摩擦,世界紧张。管控全球冲突,促进世界繁荣,说到底也还是取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架构与稳定。

前不久,中国发布了新军事战略白皮书。其中的一个基本研判就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没有世界性的大战,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依旧继续。白皮书的这个研判,其逻辑上的依据很可能是中国领导人对管控中美全球冲突与彼此分歧上的韧性与自信。只要维稳了中美关系,使其合作共赢、斗而不破,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会依旧继续。这就是两国关系的大格局、大逻辑、大趋势。

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无疑给彼此深度沟通、修复关系、管控分歧、纠偏问题、和平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2015年,中美这两个全球性大国的较量和摩擦,激烈异常,不同往年。其中的一个最明显变化是,中美两国的全球博弈已从幕后的角力暗斗,走向前台的赤膊上阵。在亚投行,美国噩梦般地经历了自己滑铁卢式的惨败,眼睁睁地看着中国透过自己的一带一路战略,主导架构亚太、乃至世界经济金融贸易的新秩序、新体系。在南海,中国通过填海造礁声索主权,管控周边,而使美国走出幕后,直奔前台,赤手相博。派遣舰机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叫嚣,怀疑、惊恐北京策划的大规模黑客袭击,让中美摩擦紧张加剧,危机丛生。

给中美紧张摩擦的关系降温,给9月份举办的习奥会铺路,给深度互依、命运一体的世界和平,这是中美两个全球性大国的历史担当和国际道义。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的不是相互的鸿沟、对抗、冲突,而是彼此的互依、合作、共赢。

中国是爱好和平、崇尚合作的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正能量和压舱石。  

中国派遣一个400多人的代表团赴美进行各个领域的高级别对话,牵动世界神经。中国此行的考量和目的,也更是其中的一个关乎世界能否继续和平繁荣与合作共赢的操盘手,而引起整个世界为之瞩目,为之牵挂,为之祈祷。

透过今年中美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背景与因果,中国此行的目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管控冲突、消除误判、缩小分歧,化解彼此紧张关系,维稳中美合作大局

国际事务中的竞争、合作与共舞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底色与主流。摩擦、冲突、分歧,紧张、猜疑,只是其中的伴生物。维稳两国关系,必须消除其中的噪音与干扰。

中美在战略与安全上的彼此猜疑,互不摸底,是两国关系风云变幻、紧张不定的根源所在。

中美之间必须彼此尊重核心关切,这是维稳两国关系的根本。求同存异、经济互依、合作共赢,这是维稳两国关系的纽带。无论是老旧体系的霸主,还是新生力量的崛起,中美两国作为其中的代表,已经深陷到彼此互依、合作共赢这种关系之中。这是中美关系的基本盘面,也是两国不断进行战略与经济对话,维护彼此合作大局的基本依托。无论中美两国怎么猜疑、怎么紧张、怎么摩擦……,都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相互尊重,把其管控在这个基本盘面之中。

为此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和布林肯将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共同主持安全方面的磋商。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则将共同主持经济方面的磋商。

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加深相互了解,化解紧张关系,是中美双方的共同意愿和基本目的。正如一位美国国务院高官所说的那样,对话的目的并非“掩饰”存在争议的问题或“保留各自意见”,而是旨在缩小分歧、避免误判真正试图处理最有可能引起美中战略猜疑的问题。比如,紧张异常的海上争端和网络黑客问题。华盛顿将对中国承诺毫无保留地寻求解决两个世界大国之间一触即发的问题。

彼此尊重、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大局、主流,消除误判、缩小分歧,化解紧张,是磕磕绊绊、一路前行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日常维护的必修课。

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柯比说:美国坚决致力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虽然两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我们认识到两国之间有很多互利合作的领域美中合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办法。

中美之间围绕南海问题矛盾愈发尖锐。中国6月16日在南海岛礁建设突然表示,“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对于一直强烈要求中国停止填海作业的美国来说,很可能被看成是中国主动给其南海摩擦降温的信号。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这种目的,对双方而言都是心知肚明的。

前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詹姆斯·基思表示,就算本轮官方会谈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它们仍然是双方表达分歧、防止两国关系彻底沦为激烈对抗的一个场合他们正在做的是确保非常棘手的问题不会变得更糟糕。

对于这种目的的对话,中国的意愿也是非常强烈和清晰的。6月22日,汪洋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中美对话为什么重要?》的文章,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汪洋在文中称,对话有效管控了分歧,避免了一时一事的争端干扰中美合作大局。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薛瑞福似乎也有同感。中美对话的意义在于在两国紧张程度提升的背景下,高层对话本身“成为防止关系失控的工具”。

由此可见,中美两国之所以彼此重视这种双方的高层对话,其彼此共同的意愿是想把对话打造成一种确认分歧,相互让步,抑制摩擦,管控冲突风险的平台,以共同防止中美关系大局的失控

二、寻求合作共赢,加深经济互依

合作共赢,经济互依,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超重量级的大盘,是促使两国管控冲突,斗而不破,携手共进,和平往来的一块基石。

虽然两国争议、分歧不断,但合作共赢声浪似乎更高,更易成为对话中心、主流。

报道称,在众多有争议的问题面前,美国官员强调合作双方将在更多领域寻找共同利益,或努力扩展利益重叠领域,扩大双方在这些领域中的合作共赢,彼此互依。这些合作领域包括抗击气候变化、关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打击伊斯兰激进组织以及支持全球发展等。

透过6月22日杨洁篪美国《外交政策》发表的《中美合作符合两国和世界利益》一文,也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经济互依,利益交融,合作共赢,难以割舍的现状。杨洁篪在该文中称,我们双方在反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推动解决地区热点、打击跨国犯罪、防治流行性疫病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和富有成效。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和双向投资存量均创历史新高,促进了两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两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7.8%和15.3%,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昨日,新华社公布了中美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清单。该清单详细列举了中美两国127个合作共赢领域及项目。这个清单实则就是中美双方共同寻求合作共赢,以此加深经济互依及利益交融的明证。

三、为习近平9月份访美铺路。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对美外交的一个中心轴。经胡锦涛倡议,习近平掌舵,奥巴马回应,正在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习近平9月份访美,是中国今年外交工作中的重头戏,主题依旧是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办法是加深中美合作共赢、经济互依、利益交融。中美双方也是格外重视、分头准备,并努力营造友好、轻松氛围,为此峰会铺路。正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首席翻译官查斯·弗里曼所认为的那样,今年的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是为9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举行的峰会做准备

这种格调和意愿,从杨洁篪美国《外交政策》发表《中美合作符合两国和世界利益》一文中更容易看出来。

杨洁篪认为2013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达成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识以来,中美利益交融不断加深,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日益上升。中方将大力推动本轮对话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为习近平主席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做好准备,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更多正能量。

2015年6月26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