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知乎、社区等。

手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而获取优质信息、自认为重要的信息太少。

量多精少,渠道碎。

痛并快乐的被手机捆绑着且无法逃离。

移动互联网变得太快,昨天是张三李四,明天就是王五李六。

“避世”会被市场和人民抛弃的,张就赶不上时代了,至少和他同龄的几位比,他还是差点儿火候,没有垄断的心,再回首已是他人天下。所以,有些人说要逃离手机、躲避手机,那是“自慰”的行为,手机上的所有东西,还是在继续变,变到他不认识,变到驱逐他。

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用屏刷。

常见频道设置到前面,社会娱乐八卦放后面。

选出自认为对自己最适用、最方便的新闻客户端。

设置关键词订阅。

不能好色,不点过分“标题党”的内容。

傻子新闻客户端会以为你喜欢娱乐聊天八卦,于是它会认为你喜欢“搞基”,几个走个性化阅读路线的新闻客户端就彻底沦为了段子手,首页内容刷下来,尽是段子加点儿色情的“标题党”,大量流量面前,节操值五块钱,背后一大排广告主等着“送钱”来呢,没有流量拿啥收钱。

自媒体大多缺精(魏武挥、三表除外,魏武挥是功力太深,三表是娱乐明星)。

意思是自媒体挺少能够永久性的篇篇内容都让你高潮,一个人天天有高潮,会得病。

恩,自媒体的花样儿和媒体还是有着出入的,即使是同一个新闻内容,自媒体会找到新花样,这一点上,你不得不佩服自媒体。

要想了解自媒体的体位,得坚持读他的内容,自媒体的内容,是一个人的思想记,围绕着思想走,才会有更深的触感,自媒体是鲜活的。

碎片化不是无法深度阅读的借口,“逃避性自慰”是无能的表现。信息越来越多,好的越多,坏的也越多,移动互联网吸入了大量内容,坏的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更为开放的环境下就更容易流入。

微信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捆绑你的时间,刷朋友圈、看微信公众号、聊天,时间都耗在了这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从朋友圈、公众号获取信息,而不是新闻网站,朋友圈的发布频率太高,以至于我们沦为信息流的“流沙”,不断的被跟着流动。

还是说说自媒体,全职的自媒体有一个必要条件是严格的自律,否则就是无业游民了。所以,即使是碎片化,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取有用的优质信息,而不是做信息狗,做吐槽帝。

好的、优质的信息,一定是自己用自己比狗还灵敏的鼻子搜集而来的,微信本身给不了,新闻客户端给不了,当然了,你爸妈也给不了,他们只会没事儿给你微信上发心灵鸡汤。

寻找一个合适的云盘和云笔记工具,把所有碎片化、可能有用的信息“装”进去,自己再在云笔记里面阅读、整理、分析,恩,整理和分析也挺重要的,看信息,是第一步,只是看看的话,还是看大鹏吧,偶尔能逗逗乐,好的、优质的内容,是要被记录下来的,同时能够办成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故,要整理和分析。

喜欢什么就去看什么,不喜欢什么,也偶尔要去看看什么,太窄会小视,太宽会累死。反正,别随波逐流吧,别人看什么,你看什么,别人转什么,你转什么,恩,最后就是乌合之众了。在一堆未经把门的谣言、流言与谎言的集合种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容易啊。

独立思考,独立阅读。

此刻,我的脑子里居然是温暖的小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