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还未曾见踪影,“黑色星期二”已突然而至。本周二,沪深股市出现暴跌,上证指数与深成指跌幅双双突破4%,尽管涨停板个股仍然多达70只,但跌幅超过5%的个股则超过700只。笔者以为,在股市出现暴跌背景下,要采取一切措施,以防范可能出现的踩踏风险。
对于此次暴跌,市场上有包括三季度上调印花税在内的所谓十大利空在流传。而个人则认为,监管部门规范两融业务,严禁开展伞形信托;多家券商开始降杠杆;股市泡沫横飞;证监会频繁警示风险,以及主流媒体“变调”开始提示风险等,才是导致暴跌的真正原因。
周二股市的暴跌,也创出了此轮牛市自去年7月份启动以来的第三大跌幅。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9日的大跌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而今年1月19日的暴跌则是证监会处罚两融违规券商“惹的祸”。自发调整后,市场进行了“自我修正”,牛市依然。而今年的“1.19”暴跌,则引来了监管部门的“父爱”,其及时的表态重新“温暖”了市场的信心。相对而言,此次的股市暴跌,与前两次相比明显不同,因而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前两次暴跌时,股指均处于3000点~3300点一线的低位,此次则在4500点一线,整个市场的估值与风险已不可同日而语。二是此次暴跌前,股指多次上冲无果,属于小平台上的破位下跌,其杀伤力无形中更大。三是此次暴跌的跌幅虽然比前两次小,但成交金额却最大,呈现出高位放量下跌特征。四是暴跌前三个交易日,股市出现明显的缩量。这既是监管部门规范两融、券商降杠杆的结果,更折射出成交量下降背后市场开始变得谨慎的投资心态。
牛市并不意味着只有“财富效应”,而市场风险亦是无时不在。就本轮牛市而言,与2007年的那一轮牛市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杠杆性资金的蜂拥而入上,包括两融业务中的融资业务融来的资金、伞形信托带来的资金,以及股票配资引入的资金等。其中,融资业务融来的资金又成为杠杆资金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高达1.85万亿,再次创出新高。
券商融资业务在为市场带来巨额资金,并不断推升股指天天向上的同时,实际上其隐藏着的风险也在慢慢积累。毕竟,如此巨量的融资资金,尽早是要归还给券商的。而股市出现的暴跌,就有可能导致买入高价位个股的融资资金为了规避风险夺路而逃。一旦其产生“羊群效应”,在融资资金争相杀出的情形下,就有可能产生“多杀多”的惨剧,融资资金的踩踏风险就会发生,进而导致整个市场产生系统性风险。
因此,周二股市出现暴跌,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部门均不可掉以轻心,监管部门也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更何况,目前的股指处于高位,而巨量融资资金犹如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逊,其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