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品牌战略如把妹


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塑造、强化,乃至更新,都属于战略层面,确切的说是一条河流,由支流、雨水、泉水及各种水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渠道融汇而成。时间周期会很长,具有持续性。涛哥换句话说就如把妹一样是一环扣一环的。

  战术层面的品牌营销,可以具体到几种表象、若干事件、若干行为、若干交织在一起的细节,但总体依旧应该基于战略基准的考量。战术这方面,总是在推陈出新。时代不同,经济构成、消费观念的不同,衍生出很多具体的战术,而进一步,逐一落在更具体的"战斗"中。甚至同一次的品牌事件,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具体战术也会大有不同。

  互联网金融品牌战略是持续在进行的,最终导向的是一个或多个目标。但具体到品牌的营销,却是分阶段,每个阶段战术也不同,可以说是阶段性发展。

  最好的品牌战略是产品(服务)本身,是从买方的消费体验(或叫服务体验)来考量整体策略。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类对产品本身极度热衷的企业,往往获得更持续的寿命,甚至略高一些的利润率。从这个层面而言,是切实的战略,宏观布局,细节着手!

  品牌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一个不小心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风险大大的,在谨慎的商业环境中,无论从高层到中层领导层面,分别对品牌和营销进行投入,特别是长期投入一个不是短期能见到成果的项目,并不是一个容易得决定。

  当然,我们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到国内的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有品牌意识,也开始进行相关尝试了。现在这个过渡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可预见的未来一定是分工更细化,由品牌公司与企业一同制定大框架,再交由广告、活动、公关做传播策略和创意执行,到时候,企业和从业人员对于概念的理解也必将出现新的调整。

  最后,从勺子君的讨论延伸下来,品牌的影响愚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1、市场来看主要是产品和服务

  2、企业来看则包括但不限于:人事、研发、团队管理和激励、流程、体制等。

  品牌策略作为核心需要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提炼和制定,以满足在竞争环境下面差异化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品牌策略一起将决定产品和传播策略,而企业发展和品牌策略结合则行程了企业内部品牌/员工沟通演绎,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由涛哥胡乱编写,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