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信息通信技术让创新无所不在


   201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以下简称世界电信日)的主题为“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该主题旨在突出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推进创新发展。如今,信息通信技术贯穿了从电视到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助手。同时,信息通信技术也为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信息通信技术既与经济体系相关也与普通人生活相关

  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电信是信息通信技术的一部分,那么,为何会有“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这一表述方式?曾剑秋认为,这是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角度来考虑的。

  从国际上来看,信息通信技术这一说法很常见,就通信技术的发展来说,主要是由于网络融合的发展,把信息给扩展了,进而形成了信息通信技术这一概念。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以电信业为基础的,没有电信业、没有电信网络,就不会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曾剑秋认为,从电信到信息通信技术,是一种延伸,符合网络融合的发展,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数年前“世界电信日”更名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为何说是“创新的驱动力”?曾剑秋认为,从信息通信技术的角度来看,第一是要突破原来电信的范畴,变成大的信息通信技术;第二是创新和驱动仍然离不开电信的网络,电信仍然是基础。当然,信息通信技术是一个还在不断发展的概念,是比较新的,以前主要说电信网络,现在则说信息通信网络,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其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仍然是要以电信网络为基础的。

  曾剑秋说,从信息通信技术的价值网络或者说生态链来说,最早主要是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这是很简单的链条。到了现在,信息通信社会里的生态链环节就广泛多了,例如人们常说的三网融合,就涉及到了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再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环节就更多了,例如互联网技术和企业非常多;继续放大视角,就说到了“互联网+”,其意味着在网络融合(三网融合、四网融合、五网融合……)的基础上,各行各业都会跟信息通信技术产生关系。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既与经济体系相关,也与普通人的生活相关。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可能会在那里哭,家长上班的时候心里也在担心,这样会影响工作,如今,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中小学、幼儿园开始有摄像头了,相关的“定制”业务应运而生。有的家长想看看孩子中午饭吃得好不好,或者午觉睡得怎么样,就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学校摄像头传来的信息,了解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怎么样。摄像头和信息通信技术使得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情况。

  曾剑秋又举定位技术为例说,可能不少人还没有感受到定位技术带来的好处,但其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例如,在手机里打开定位后,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查找附近有哪些餐馆,餐馆里有什么特色菜,自己可以好好选择一家餐馆去吃;甚至可以“订购厨师”,也许你喜欢湘菜,也许你喜欢粤菜,或者别的什么菜,你可以选择厨师,请附近的好厨师上门服务,将自家厨房变成餐馆,自己想吃什么就让厨师做什么。过去,开餐馆都要开在好的地段以吸引顾客,以后,每个用户家的厨房都可以变成餐馆,请附近的厨师上门做菜就可以了。

  ● 易观智库智慧院副院长葛涵涛:“互联网+”离不开通信技术支持

  当下热议的“互联网+”旨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创新。要实现“互联网+”,离不开电信与通信技术的支持。

  葛涵涛表示,在物联网(智能家居、车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电信与通信技术的需求更为直接和迫切。要实现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流动起来,才能更好地产生附加价值。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设备(智能手机、智能硬件)以及APP的普及,为移动电商、O2O服务、精准营销以及众多业务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基础。随着每次通信技术的发展升级,都会引发一次产业革命。

  中国的4G网络已经初具规模,而5G的研发和建设也在推进中。网络连接稳定性更强、网络下载速度更快、网络延时更短等,将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还可有效提升用户在移动设备(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上进行语音聊天、视频聊天、支付、抢购、游戏、高清视频应用等的体验,并提升数据上传、数据传输、数据下载的速率。更重要的是,在工业制造业领域以及远程医疗、警用、急救等领域,对实时性的要求更高,稳定性要求更强, 网络通信技术的提升有利于物联网领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O2O等领域的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更加活跃。需要网络能支持产品或业务的快速部署和随需变化,会有更多的设备接入到网络,网络需要能支持更大的负荷。而传统的电信网络已难以支撑这样的需求,如果不快速升级,将严重制约创新和业务发展。

  葛涵涛认为,在3G和4G时代,信息技术聚焦于人与人的通信。未来是物联网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需求将大规模增加。物联网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迫切,这都离不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和驱动。

  ● 科通芯城市场营销副总裁刘宏蛟:信息通信技术助力硬件创新成功落地

  刘宏蛟表示,现在正是中国创造最好最佳的时期,过去一段时间,硬件创新概念之所以没有一闪而过,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第一,是不是有足够的参与者;第二,有没有行业巨头涉足;第三,有没有像iPhone一样的信息通信终端产品异军突起。

  着眼现在,随着中国4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今天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创新的产品都是信息通信技术升级的受益者。包括百度、京东、360等互联网企业也都在围绕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做一些解决方案,更多的典型产品也是在互联网的电子制造业相互补充的生产系统的融合下发生。

  当然,不只是可穿戴的产品,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健康等领域也都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逐渐形成规模。更重要的是,这些硬件产品,是建立在用户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智能硬件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电子制造产业的升级,互联网正加速这一过程。

  随着4G时代的到来,整个互联网产业变得更加繁荣,如今各个区域都已经瞄准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比如互联网催生了杭州动漫产业,西安也借助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大批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手机游戏、手机动漫在内的移动互联网的创意企业。

  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往前一步,就是物联网,就是互联网+智能硬件的融合时代,如今中国市场这方面的发展已走在前列。不只是巨头,稍微有些体量的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平台部门,它们并不承担某一智能硬件研发,而是跳出来做平台。大多数公司里,这个部门成立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有的业务都已经操办起来了,事业部却还没有成立。

  刘宏蛟表示,她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接触了很多硬件创新的企业,发现很多创业者追求细分的、更加垂直的应用,都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便捷。(北京参考记者 邓华东 哈昊天)

注:本人和同事之作品,原载于2015年5月19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6版。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