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市梦率与大股东减持正解


创业板市梦率与大股东减持正解

中国股市现在有两个现象值得深入咀嚼,一个是创业板市梦率,而另一个就是央企大股东减持。正像“深改组”区别于以往见钱眼开的普通改革,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法则,历来就没有改变过,中国市井经济中的政策与对策,历来就像是一对难以割舍的热恋情人那样,总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的。

自从李博士身体力行的大力提倡“转型经济”以后,这股市的反应就集中在了创业板上。躲在股市黑咕隆咚的角落里的这帮邋遢惯了的家伙们,也不管李博士愿不愿意,就强行给人家来了一个创业板市梦率,现在搞得证监会进退维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难堪,一直就围绕着这一轮牛市。创业板指数的严重畸高,已经让我们的转型经济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泡沫横飞的谎言,安硕信息与全通教育四百元以上的荒谬股价所描述的神话,与以往在这个股市里见怪不惊的拙劣谎言也没什么两样。

本来李博士提出转型经济完全是出于好意。改革开放都快四十年了,总不能老是满足于邋遢的市井经济吧?中国人总得想办法搞点像样的东西出来,不能成天只知道闷头刨点土石方,这也实在不是个办法了。比如工业4.0,再如互联网+,更如2025中国制造概念之类,反正不能坐以待毙,混吃等死一直就蹲在包工头的窝棚里乱啃冷馒头吧?可是这个良好的愿望,却被我们一以贯之的市井恶俗又给搞砸了。现在除了创业板里一片厚实的泡沫之外,实在看不到实体经济里出现了转型经济的明显曙光。

但这并不影响股市里继续神话传播与谎言编排。本来我们愚昧了数千年的市井里,历来就不缺乏谎言,只是这次被大量放送到了股市里。在创业板泡沫里,继续闭眼胡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之源虽然脸皮较厚,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被逼无奈之下的人大都会疯掉的,而且是啥事都能干得出来的,更何况现在的实体经济里,实在是找不到别的东西来咀嚼,不让人家编造谎言,有时也会是一种没心没肺的残忍。干不了也得让人想想嘛,就过过嘴瘾难道还不行吗?现在不说创业板引领中国经济,还能说啥呢?这绝望之人是啥事都能干得出来的。不然,在经济下行江河日下的状况中,经济学家们又该吃啥呢?

创业板市梦率泡沫不仅给转型经济兜头一瓢凉水,造成一种对转型经济的无形讽刺,而且,在无形之中它也给主板市场里的国企改革与一带一路产业转型所需的资本市场运作设置了巨大障碍。在涉及到诸多改革的领域中,比如医疗、老龄产业、智慧城市领域中,也被附加上了莫名的系统风险,一句话,创业板指数畸高,造成大盘系统性风险聚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连带风险,使众多产业在资本市场上不得不举步维艰,对实现各自的市场化目标望而却步。可以这样说,创业板市梦率正在转变成为转型经济市场化的一大障碍,它在目前中国股市里的实际作用,就应了一句老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历史经验证明,泡沫的无限扩大与快速扩大只能一件坏事。当年的网络股疯狂就是明证,结果那一波大牛市就莫名其妙的套住了一大批股民的吊命钱,让这些股民无缘无故的成为网络烧钱的牺牲品。而同时,互联网产业的大发展根本就不是拜那一波虚妄的狂炒网络股所赐。当今的创业板狂炒的结局,绝不会比那一波狂炒网络股更好,一大批新股民牺牲品已经集结到位,其最终的厄运在劫难逃。尽管如此,目前的创业板仍处在拉高进程之中,而拉高的目的还是为了在更高的高位上套死不知深浅的家伙们。

相比创业板指数畸高,央企大股东在股价升高过程中减持股份也被市场广泛解读为不合时宜的恶行,其实,这却有些冤枉。这国企改革并不是股市里常规理解的那样,首先,中国经济欲再行大发展,就必须首先“去债务”。沉重的债务拖住了中国经济的投资拉动之锚,它使中国的宏观调控更像是煎熬无米之炊。债务的沉重使得中国经济失速,而债务又必须大幅度减轻。银行坏账债、央企债以及地方政府债及地方国企债,在不同程度上与不同领域中拖累了中国经济上行的步伐,债务问题正在演化为中国经济减速的核心问题,而着手化解这些债务,需要运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做法。

首先央企债表现为央企负债率畸高,很大一部分央企债都已接近于企业债公允的上限70%左右,而这些央企大都是上市公司,它们运用减持股份虽不说是最好的办法,但也不能说是一个不好的办法。这些中字头央企在股价上行过程中实施资产重组,并进行资源整合与竞争力增强,与此同时,实施包括减持股份以降低负债率措施在内的系列组合拳,应当还算是一种不错的变形PPP组合策略。这种减持从市场角度看也并非一概是利空的举措,只要运用得当,应当具有转化为利好的较大可能。但不能排除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央企减持浑水摸鱼,把不良资产转嫁给股民的不负责任的可能,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予以适时监管,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这种监管的放松趋势,这是令人担忧的。

总之,创业板市梦率是在帮倒忙,而央企大股东减持却大部分还算正常,并且有利于整个经济趋势性向好。预计在未来的股市里,创业板大调整还是必要的,而且,在创业板调整时它不应该与主板继续紧密连动。现在真正需要将疯牛转变为慢牛的不是主板,而正是创业板。同时,央企大股东减持还会继续,只是不知这种减持与资产重组的真实性与正确的商业态度,会不会得到有效的监管?

 

老夏

201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