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概念与偷换概念——《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三九
38.悬浮概念与偷换概念
人头脑中的概念都来源于真实世界的图景,是从大量图景中抽象出来的。也就是说概念在真实世界中是落地有根的。这些落地有根的概念,像童话树上的苹果一样,一旦成熟就飞离母体,在空中越飞越高再也不会落地,成为悬浮苹果。人脑从现实中一旦建立起概念,这概念一路高飞不再想着要落地,所以人脑中大都是悬浮概念。由于人脑对不同概念有极强的想象能力,有极强的拼接能力,使次生概念变的极其丰富,有些次生概念离地越来越远,好像漂浮在空中一样,我们称其为悬浮概念。悬浮概念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虚幻的,真假虚幻的大量概念都混在一起,使后来人的思维往往悬浮在空中。自然世界有自然世界的规律,人的概念有人的说法,这样人的认识与自然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大。当今人类社会使用的几乎都是悬浮概念,而且悬浮概念越造越多。我们可以说这是,语言丰富,想象力强,文化多样,理论深奥,但是,自然界依然如故,始终如一,有自己的一定之规。
今天,人类社会绝大部分的概念都是似是而非的悬浮概念,如科学、文化、文明、生命、疾病、临床、信息、物质、时间、空间、幸福、发展、社会等等,书本上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用悬浮概念在那里倒嚼。对于生存在天地间的人类来说,悬浮概念就是人类的墓场。例如,生命在地球上,生命在我们周围,生命与我们日夜相随,生命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客观事物,生命概念应当说是落地有根的吧?!然而,西方科学的教科书自己不懂反而还要装出大拌蒜,说生命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表面上看,有理论,有深度,有哲理,有水平。可实际上呢?就是一拌蒜!不懂场是什么的人,不可能真正懂物质;把质量与能量搅成一锅粥的人根本就不懂能量;信息是现代社会悬浮的满天飞的概念。这种教科书教育出来的后代,能懂什么是生命吗?永远告别了懂生命,或者说,人类与懂生命永远分道扬镳了!不懂生命的人类会有美好未来吗?
忠告是:没有勇气纠正西方科学的错误,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未来。
自然界只有各种事物的运动过程,而没有统一的时间概念。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有晚上,有早晨,并且不断重复,就把这种重复叫天。再把天刻度成时、分、秒。人们用日晷仪、沙漏、滴水、钟摆等衡量各种运动过程,这样就形成了时间概念。数学家把时间当成一个量,再偷换成维的概念,至此,西方科学对时间概念就找不到北了。说宇宙大爆炸是时间起源,说相对运动把时间压缩到零,说时间旅行能回到过去,这些人把自己悬浮到自然界之外,变成了科学傻瓜。
原本人并不知道有空间概念。由于物体有长宽高体积,人们把占有的体积叫占有的空间。物体与物体之间有距离,人们把物体间的空儿叫空间。由于物体的存在,才比较出空间概念。宇宙中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存在的。数学家用坐标描述空间,出现三维空间,发展出黎曼几何空间,最后又出现时空弯曲空间。数学方程已经是悬浮概念了,悬浮中又偷换概念,数学的抽象思维很容易提供方便条件。悬浮起来再转换概念就被不学无术的人利用了。
一些自称唯物的哲学家,为了反对唯心哲学派别,强调以物质为中心,把空间和时间看成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当相对论把时、空、物三者捆绑到一起时,他们如获至宝不辨真假,饥不择食地去证明唯物的正确性。为了强调物就否定绝对空间的存在,为了强调变就否定绝对真理的存在。真正的唯物者,第一要辨真实与虚假;第二要认清物与场;第三要理解光的本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概念错误、数学错误、理论错误帮不了唯物论的忙,反而会沾一身臊。唯物论既然有那么大决心反对唯心论,不如彻底论证心灵、精神、意识的本质就是物。试想,宇宙中从来就没有精神这东西,人说自己脑袋里有精神,其实,那只不过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已。哲学把精神与物质中间连着“看”搞清楚,那才是正事呢。
概念构成语言,概念构成思想,概念构成哲学,概念构成科学理论。来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接受前人留下来的概念,后人只是学,只是接受,并创造新概念,如果不去质疑,不去把概念接地气,那么悬浮概念会越来越多,以致于不能辨别科学的真伪。20世纪西方科学的败局根源在于脱离了真实的自然世界,悬浮概念满天飞,现代社会就是悬浮概念满天飞的社会。
人们想知道的信号、数据、情报、消息、规律、知识等等内容都可以概括地看成是信息。人人都在赞扬信息社会,除了方便以外,几乎没有解决真正关键问题。信息成为万金油式的悬浮概念,不用接地气,拿来就用。
例如,遗传概念是人类的一个误读概念。所有人都在用遗传概念,然而,人类并不懂得遗传的自然含义是什么,当今人们所理解的遗传概念,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就像太阳系根本没有日出一样。当前,基因成为万能的悬浮概念,为什么患病?你有患病基因。为什么聪明?你有聪明基因。为什么肥胖?体内有肥胖基因。为什么患癌?因为有癌基因。有一天,当遗传概念被纠正后,基因概念就站不住脚根了,一切看似科学的流行说法,原来就是一些语言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