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开始决定做一名经营者,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家庭和人生,忽然发现比从前做消费者时更加快乐和从容,也明白了"圣人畏因,凡人畏果",并不像从前想象的那般遥远与神圣--经营者思维的人,接近圣人,而消费者趋向于凡人。
经营者并没有想像地那般难以下手,也并不比消费者过得更辛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畏因,是从比果高一层次上考虑,好比出门先查找地图,怕走错路,而消费者则大胆前进,走错路浪费了体力物力财力之后,才感到懊悔--做经营者比当消费者成本更低!
圣人,经营者,是比凡人和消费者,更加怕麻烦的人(圣人病病),因此才变得谨慎、小心,不敢为(是以不病)。那我们在红尘中的游戏里,什么时候觉得实在是累了、够了、厌倦了,不想再体验同样的人生了,就可以考虑做一名圣人、从消费者转身为经营者,然后发现原来生活不是变得更加操心,而是变的更加省力。
我的生活里,许多方面的思维开始转变:
从跟着孩子屁股后面收拾、为她一出手就把房间变成战场而烦恼,到现在开始把物品权交给孩子,与她协商:玩完之后不放回去,就扔掉。我只需要看着她整理东西,适当指导和提醒,事后稍微打扫即可。
从前对爱人依赖、失望、抱怨,现在担起家里"董事长"的职责,把他当成为我"打工"的"总经理",企业文化(家庭欢乐气氛)、发展方向、团队凝聚力、激发成员热情、人才储备(孩子教育)、环境维护(家庭卫生)、我都主动担当起来,不让他有后顾之忧,更不指责他的偷懒,每当他有付出,我就欢喜感恩地接受,并且在孩子面前维护他父亲的高大形象(孩子面前,一切听爸爸的),他回到家里,我总是鼓励他不用做什么,只需要陪着孩子开心地玩一会儿。--他反而更加体谅我的辛苦,愿意付出更多,也开始愿意走向精神上、思维上共同提升的道路。(其实,爱人非常负责、体贴,在朋友眼里是模范丈夫,是我从前索取太多,才产生了种种不满。现在自己承担起来,心态变了,他仍然是他,我的感受却变得无比感恩、幸福。)
从为了时间的虚度而痛苦,到现在开始认真计划并实施,发现充实并不比"虚度"更辛苦。虚度并不是不做事,而是做事没有计划和方向,因此可能忙地辛苦,却没有成就感和想要的收获,更没享受其过程中的快乐。
从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迷茫,到为了一个小小的目标而努力实现,不去顾虑实现之后下一步究竟要面对什么,不为那顾虑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圣人并不是特别难做,其实普通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过圣人的心态:我们不会轻易因为愤怒而打人、杀人,因为明白后果;不会为了一时的欢乐把钱都花光,因为心里想着未来;甚至为了怕生病,多穿衣服;为了怕长胖、控制食量,这些都是"畏因"而做,是圣人的思维。不过,普通人欠缺的是整合,是在其他事情上、乃至在所有事情上都用同样的思路去考虑。
所有事情上都去这样考虑,似乎难以落实,但至少可以从最重要的事情上开始思量:
健康:不要生病了才急匆匆地想着找医院,而是平时就了解健康、养生,按照对身体有益的方式去进食、作息、运动;
教育:不等孩子出问题了才来痛苦、懊悔"怎么样了这么个孩子",而是在孩子从小就注重教育,不轻易把教育大事委托给不了解的学校、老师;
时间:不等到临终了才来懊悔青春苦短、人生无常,太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给家人的陪伴和付出太少,而是在平日里就最好规划,把想做的事情一一实现、用心去享受生命中的爱与欢乐;
成长:不等看着别人成功的时候,才来懊悔自己没有努力,而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的事情上,都努力做到最好。
语言:不等出口伤人了才来后悔自己莽撞,而是在说话前就考虑对方的感受,检视自己的动机是否真的是为了他人好。
做经营者和消费者,同样是怕麻烦、同样是不愿太吃力,但是收获的是不同的人生。你怎么选呢?
我是李秀,孩子快3岁了,我在家使用新教育的理念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参加上海幸福成长读书会,提升自己。
作者:李秀
投稿QQ:40342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