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不加入亚投行有何难言之隐?
在亚投行申请最后期限的3月底,美国财长雅各布以总统特使身份前来访华,很多观察家都纷纷预测美国,很可能最后时刻出卖日本而屈就加入亚投行。
笔者的想法与此相反,只是没有在亚投行的几篇分析性文章中直言表达出来。尽管亚投行被中国一再宣称,只是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不存在冲击或威胁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问题,但美国和日本到最后关头也还是留住了自己金融贵族的尊严,而没有一窝蜂的凑这个亚投行的热闹。
尽管中国竭力淡化两者的竞争与取代关系,但美国和日本也还是把它看做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致命威胁。很显然,亚投行与一带一路,从实质上看,这不过是构建以人民币为基础货币的亚洲自贸区的一种积极尝试而已,人民币的国际化及其与美元的双头称雄,将是其最可能很快形成的一种格局。
为什么不加入亚投行,美国和日本的火力点往往着意于它可能存在的一些管理上的担忧。比如,亚投行能否确保公正的运作、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存在不确定性。
但其实真正的根源恐怕还是出于日美更为深刻的忧虑,也就是所谓“中国的货币霸权”。按照这种逻辑推演,亚投行可能成为摧毁以美元为基础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里程碑。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为什么要力促在APEC首脑宣言中写入覆盖APEC全境的亚太自贸区构想,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无视日美主导的TPP谈判,以此彰显中国在亚洲的领导力。
所以,新旧两种体系的较量,最实质的内容就是领导权的竞争,是势力范围版图的竞争。奥巴马宣称美国要继续领导世界,中国宣称要成为亚洲的新领导人,靠什么领导,中国靠的是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美国靠的是世界银行和TTP。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里面,必然隐藏着在亚洲拓展“人民币经济圈”,并以此对全球基础货币美元发起挑战的意图。但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基础货币,亚投行或许将成为试金石。
透过亚投行这个主战场,中国与美国围绕亚洲领导权展开的争夺,似乎以华盛顿企图带头抵制亚投行的失败与可笑而收场,但这并意味着争夺的结束。
美国现在马上又开辟了一个新战场——TTP的继续谈判。这是中美两国第二回合的较量。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华盛顿试图说服11个太平洋国家加入名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新一代”贸易协议。这是一个旨在把中国经济体排除在外的协议。有报道称,TPP把中国排除在外,这种做法不可小觑。
为什么要把中国排除在外,这恰恰也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把中国排除在外,其实质就是从经贸上围堵中国,使其长期挣扎于过剩的产能而难以升级或转型中国的经济。不邀请中国加入TTP的理由,明显的带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偏见,说中国经济属于中央计划经济,受到政府太多操控,所以不能参与这样一项自由经贸的重大协议。然而,作为同样属于中央计划经济和受到太多操控的经济体,越南却符合加入的条件,这也使美国难以自圆其说,并使其围堵中国的意图不言自明起来。
但美国用TTP重新与中国较量,也未必有绝对的胜算。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几乎所有国家都表示担心TTP中的某些条款会干涉它们的内部事务。该协定超越了减免关税等内容,并誓言应对某些阻碍自由贸易和投资的“境内”问题。其中,包括招标流程、金融法规、数据保护规定和知识产权法等。据悉,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反对者认为,这不是美国的善意之举,而是一部用于插手从药品定价到香烟广告等所有事宜的章程。这可能也是美国与其进行TTP谈判迟迟难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TTP之所以排除中国,按照美日的盘算,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难以说出口,那就是希望北京因为被拒之门外而被迫实施经济改革,以便能在日后加入该协定。从习近平的改革规划中,中国已经开始致力于改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了至少从理论上讲,中国已经允许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并通过政府权力清单的方式规范和缩小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如果以为能借此诱使中国更快地采取行动,加入一个只受到了勉强邀请的俱乐部,那就太愚蠢了。中国以自己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在亚洲经贸上另起炉灶,显然是与美国的TTP针锋相对的。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即便美国最终达成了TPP,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因为协定的干涉性太强,而使华盛顿的太平洋伙伴感到不满。
如若这样的话,美国通过亚投行、TTP围堵中国的种种难言之痛,也许又将成为一个国际上的政治笑话。
2015年4月5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