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范曾散文:山水画是中国画家的心灵史


 

中国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现象。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中国画的工具,还有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等等。但是我希望从中国画家本体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山水画空前发达的内在原因。我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山水画家的心灵发展史。如果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真想写一部《中国古代画家心灵发展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这是打开中国山水画空前发达的一把钥匙。
我常常讲到,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儒家,它是强调“助人伦,成教化”的,对绘画的要求也是如此。可是这样一种功能能定位对画家主体情感的抒发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限制,所以不容易渗透到绘画中去。画家选择画什么,体现着他们的主观诉求。你老是叫画家承载“教化天下”的职责,实在有些不堪重负,况且,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统治又很腐败,画家并不情愿帮他们“教化天下”,于是,很多画家就选择了山水,因为它可以不承载,或者少承载“助人伦,成教化”的重大使命。为什么儒家的思想不太容易渗透到山水画史,而道家的思想却很容易渗透到山水画史?为什么中国画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家,几乎都与道家有缘?黄子久本身就是道士,八大山人亦佛亦道。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美术史基本上是山水画处于一个独占鳌头之势,这个和庄子的思想渗透有很直接的关系,和画家们的心灵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的山水画很难直接为封建政治服务,很难直接完成那个“助人伦就,成教化”的使命。它主要通过画家的心灵对观众施加影响。中国有那么多的大山大水,黄宾虹讲,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个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物,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自然条件。你说美国的大峡谷、落基山脉,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冰川,很大很雄伟。可为什么他们的山水画家,不可能像中国这样成大气候?恐怕还是背后的文化在起作用。中国从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都是以大山水画家作为时代的艺术代表,这说明山水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个主流画种。当然,也有些画家,像李唐、仇英等人,他们既画人物也画山水,但是他们的山水绝对不比人物差。其实,画家都是术业有专攻,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西方的中世纪,从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这十个世纪,是黑暗的时期,艺术家的心灵完全被禁锢了,谁有异端思想都要被处罚,布鲁诺就被烧死了。可是这十个世纪在中国的文化界,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中国在严格的封建制度之下,艺术家总是在不懈地寻找着一个情态自由的天地,在这方面,首先不是绘画,而是文学立下了大的功劳。因为中国的文学并不需要很好的条件,像绘画那样的条件,像雕塑那样的条件,他只要有一杆笔,就能写大块文章。杜甫最好的诗歌是在夔门流浪的时候写出来的;苏东坡被贬谪,最好的文章也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的。这些都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再严苛的封建制度,也无法最后扼杀中国优秀文人心灵的情态自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神学统治的时候,正是中国禅学弥漫的时期。禅宗使文人得其所哉,使文人大为快乐,中国的禅宗起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作用。同样都是宗教,但是在东西方所起的作用却如此不一样,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禅宗其实与庄子的哲学有许多暗合之处。结果,又给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更直接的动力,此外,就是使更多的文人加入到绘画创作的队伍中来,形成了中国画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个门类——文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