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品牌塑造的启示


 

《褚橙们的启示》之我见
 
姜昆总编辑:


  感谢信任,在《褚橙们的启示:中国农产品营销的得与失》一文即将上刊前,让我提前看到初稿。
  未曾谋面,先拜读作品,这亦是一种与作者的交流方式。
  首先,感谢史贤龙先生专业的剖析和总结,文章中有很多见解,补充和丰富了我们的这次实践。
  本来生活网的核心创业团队,基本都是媒体出身,我们尊重写作、尊重作者的原意,所以,无论史先生观点如何,我们都不会提出修改原文的要求。
  “投笔从农”后,改变不了我们这群媒体人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习惯,以下文字,作为读过史先生“启示”一文后的“表达”。



一、对于“产品概念化”部分


  “褚橙-励志橙”事件过去大半年后,很多都不太清楚这是一次“营销活动”,这并非是本来生活网的刻意低调,而是本来生活网内部也没有把这个事情当作是一次营销,所以也没有特别拿出来讲。
  整个推广过程一直都在顺其自然。
  我当时负责市场中心,也未申请任何推广经费,只是把引进褚橙的全过程,当作是一组“系列报道”而已。
  “打动自己的文章,才可能打动别人”,“褚橙-励志橙”这组“系列报道”对我而言亦是如此。
  当我们的买手提出褚橙这个选品后,一整晚,我都在查媒体这些年对褚老的报道,包括翻出八、九年前在南方周末系时,我计划去采访褚老而准备的提纲。
  一整夜感怀,当时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不管这个橙子好不好吃,一定要把“褚老十年种橙哀牢山”的故事告诉给我们的用户,“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橙”,这句话当时噌的就进入脑海,作为之后褚橙包装盒上的宣传语,这句话一字未改。
  后来拜访褚老,吃到褚老亲手切开的橙子,第一口抿下去,口感清甜无比,内心更是感动,当时心里噔的一下,就觉得这个橙子肯定会让所有人喜欢!
  2012年10月27日,“系列报道”第一篇只是说明事实:《褚橙进京》。
  “系列报道”第二篇:《褚时健:褚橙成为励志橙》,是基于浏览用户品尝过橙子后的留言的一个“顿悟”。我看到很多人留言说,吃到这个橙子,联想到褚老经历,觉得自己人生、事业当中遭受的再多挫折“都只能算是毛毛雨”。
  那天晚上忽然想到,“褚橙”不该仅仅是一个物质层面的橙子,它应该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励志橙”。正好媒体来采访,我提到用户的大量“深感励志”的留言,于是“励志橙”就叫开了。
  这或者就是史先生所提到的:“褚橙-励志橙”脱颖而出,成为了橙子品类当中的一个独特的“产品概念”。
  于我而言,我只是想讲好一个打动自己的故事,褚橙是这个故事的载体而已。
  因为褚橙引发的轰动,农产品推广,应该将“农产品内容化”、“食物即媒介”,成为了后来自己反观这个案例得出的一些总结。

二、对于“定价策略”部分


  本来生活网的创业核心团队,多来自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系、新京报,这些媒体都是比较关注民生的。
  所以,我们在选择创业方向时,也希望自己建立的商业模型能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为朋友、朋友的朋友求索安全、独特、美味的食品,让都市生活返本归真;
  为良心商品生产者打造彰显良心价值的专属平台,让良心商品得到良心回报;
  这两条,是我们公司价值观的体现。
  “褚橙”一直供不应求(本来生活网只能限量卖),具备很好的抬价条件,但本来生活网遵照褚老嘱托“不要把这个橙子卖成了奢侈品,而是要让大家都能吃得起”,尽管褚橙没有卖到国外新奇士的价格,但能将优质农产品能卖成这样,的确激励了很多“良心农人”,不少人通过微信、微博跟我留言,说褚橙的成功,让他更坚定了要走一条坚持做好农产品的道路。
  听到这些,我们真的是无比高兴,真的,这种愉悦比商业回报的价值还大。

三、对于“传播模式”部分


  食物即媒介。我们的理解:食物是一个信息和内容的载体。
  褚橙的传播,是一种基于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口碑传播”,其中参杂了名人之间的“口碑传播”,于是其传播能量发生了倍增裂变。
  这关键还是得益于“社会化媒体/自媒体”传播渠道的红利。这是以往农产品推广所未见的,毕竟,互联网与传统农人之间还是有鸿沟的,而我们填补了这个部分。
  之后,褚时健、柳传志两位传奇企业家惺惺相惜之作——“褚橙柳桃”组合受到追捧、潘石屹“潘苹果-情系家乡父老,难忘家乡味道”公益代言甘肃天水苹果得到赞许,都是延续了这种模式,这几个水果也都陆续独家入驻了本来生活网。这里,我们还是要强调,“2013水果连连看-褚橙、柳桃、潘苹果”的推广,也并非本来生活网刻意为之。
  因为,“褚橙”的成功,以及我们这一批媒体人拥有的比较好的人脉资源,很自然就与一批关注农业、投身农业的重要企业、企业家、名人明星等建立了联系。
  这些人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通过相互协作,尽自己一份力,让一直被边缘化的农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的确,谁的家乡没有一批“被低估”的优质农产品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着家乡父老,都痛心!
  汇聚大家共同的心愿,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能量。本来生活网只是其中一个热心的“撮合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我们这帮媒体人的“投笔从农”能够为中国农业带来一些新的资源、新的思索,也希望我们与我们的合作者的这种共同努力,为中国农业带来一些新的气象。
  作为一家进入“生鲜”这个新兴领域的电商,本来生活网致力成为“中国家庭优质食品购买平台”。进入一个新领域,会遭遇很多前所未遇的难题(“先烈”很多就是这样炼成的),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到位,也曾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过失望,非常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并坚定走下去!
 

本来生活网
胡海卿
12月24日

(本文来自本来生活网原产地采购与分销中心总经理胡海卿发给《食品界》杂志总编辑姜昆的原始邮件,本刊在刊登时未做任何修改,以此作为对前文的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