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川:中国不再与日本争夺美债冠军背后


 
如果说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会见美国总统代表、商务部长普利兹克和她率领的“总统贸易代表团”时称,如有中国企业不敢与美国企业竞争就是懦夫,只作为一个笑谈的话。新华社援引分析人的话“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中国逐月减持美国国债(以下简称美债)与中国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的方向一致。与此同时,由于日本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并有可能加大量宽力度,日本国内债券收益率远低于美国国债,因此日本加大了美国国债配置。”称中国连续六个月大规模减持美债,把美国‘最大债主’的名号送给了日本。从数字上看,日本持有的美债比中国多7亿美元,与两国持有的上万亿美元美债相比简直‘弱爆了’,但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这是金融危机以后日本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主”,倒还真引发了笔者的兴趣。
观察多方评论发现,更多人关心的是中国为何这样做,这样做美国会做出啥判断,又是何感受等等。至于个中是否真像华尔街日报分析那样,美国会对日本的重新再次登上第一位相当感激。原因是日本大规模购买美债不仅拉高了美债收益率,还带动市场利率下降,让习惯于使用金融机构的钱进行消费的美国人从中受惠良多,美国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则是因为美国一直对中国是美债最大持有国的事实颇为忌讳。因为中国一旦大规模抛售美债,会导致国债价格骤降、利率激增,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恐怕未来才能见到分晓。
过程中,至于笔者发现有韩国媒体援引援引一位投资经纪人的话称:“中国虽然是美债市场上的巨头,但现在已经不是唯一巨头”,暗示即使中国蓄意破坏美债市场,日本也可以发挥救球手的作用力挽狂澜。美日同盟对抗中国的存在感在美债市场上也展露无遗,或那只是意识形态中的韩国目光。而并没看出中国这样或正好证明了,中国正对美国的金融政策做出新的可能的调整。
倒是认为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外汇储备运用的多样化战略,将偏向于美元的外汇储备用于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等的日媒认为,中国的“脱美元”趋势今后可能持续下去。据观察,美国财政部4月15日发布的国际资本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美债持有额2月较上月减少了154亿美元,连续6个月出现减少。日本的持有额约为1万2244亿美元,超过中国的1万2237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8月以来中国首次丢掉美债最大持有国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经济减速和美国加息预期升温,从海外流向中国的资金开始逆流。中国央行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而实施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的汇率干预举措的频率出现减少相反3月份为了支撑人民币行情,实施了抛售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汇率干预举措。
这样以来,促使中国出售持有的美债,去年6月接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今年3月底减少至3万7300亿美元。尤其是在3月底之前的3个月内,持有额减少了约1100亿美元。另外,除了当前资金流向的变化外,从长远来看,中国逐渐减少美国国债持有额的情况可能持续下去。它不希望本国的政策受美国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外交战略束缚,力争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正在摸索外汇储备运用的多样化。该报首先关注到就是,由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及中国自主成立的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金。
该报发现,该基金最初出资的100亿美元中,有65亿美元来自外汇储备。可以说中国计划通过亚投行和该基金,将外汇储备正从美债向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转移。另外,日本方面受货币宽松政策影响,日本的国债利率较低,预计今后将继续投资利率相对较高的美债。中国也担心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缩水,所以猛烈抛售美债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在中长期内中国很可能逐渐减持美债,这有可能成为中美之间的火种。
这个“火种”是否是上述韩国媒体认为的“中国虽然是美债市场上的巨头,但现在已经不是唯一巨头,暗示即使中国蓄意破坏美债市场,日本也可以发挥救球手的作用力挽狂澜。美日同盟对抗中国的存在感在美债市场上也展露无遗”,尚未可知。
观点相通的更多人士认为,与“日本政府通过‘无止境的量化宽松’放宽银根,导致债券收益率已经跌至谷底,10年期日债的收益率只有0.3%,而美债的收益率高达1.9%,因此对于日本投资者来说,美债就成了一个颇富魅力的投资对象”不同,“不断凭借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金集中购买美债的中国已经进入调整速度的时期,悄然增加了收益率高于美债的海外优良的公司债权和不动产等投资,属于一种证券投资组合调整。”(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