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校园内修长城缘何被批败家?
近日,“武汉一高校在校园内修长城”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帖子中附带了长城的相关照片,不少网友表示震惊甚至质疑校方炒作。长江商报记者昨日前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调查,发现校园内确实修有“长城”造型景观建筑。校方称建校园长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还建有钱学森广场、纪念馆、钱学森塑像等特色建筑,并放置有“东风二号甲”导弹模型、东风二号导弹燃料加注车模型、钱学森居所警卫岗等建筑。(长江商报2015-04-16)
两年前,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就曾因为校园建筑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是它把自己建成了“世界之窗”:金字塔是图书馆、白宫是教学楼、凯旋门是学校大门、希腊众神像围着喷水池、斯芬克斯像(埃及狮身人面像)趴在草地上……因而被网友批判为“一堆没有灵魂的瓦砾”、“在山寨中丢了大学精神”。如今武汉高校再出“奇葩”建筑,无疑也再次撩动了网友那原本脆弱的神经,从而被批判为“败家子”。
表面上看,一个大学不去重视内功,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而去鼓捣这些所谓的建筑文化,的确有悖于“教书育人”的宗旨。但实际上,这是对大学精神的误读,对校园文化的曲解。大学校园作为人类知识的圣殿,是探索传播知识的场所,校园建筑的一砖一瓦、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蕴涵,且与大学精神相互交织,凝为一体。况且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特色建筑,与之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无底线模仿的山寨建筑也并不相同,而是通过这些个性符号的表达来增强师生的认同意识。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在钱学森亲切关怀下创办起来的中国第一所生物工程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以理工学科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为特色。所以无论从守望精神、传承文明、创造知识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大学精神的本质来说,他们在校园内修建长城、钱学森广场等都是无可厚非的,诚如该校学生所说,“校园长城”比较有特色,是对校园生活的丰富。
针对“花费如此大价钱建设长城不如多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质疑,笔者以为作为一所民办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既然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作出如此巨大的投入,学校的教学设施自然也不会落后到什么地步。而所谓“招生手段”的炒作就更不值得一论,大学魅力深藏于校园之中、又游离于校园之外,这岂能是单凭一些建筑、一次炒作就可以具备的?
校园建筑是大学精神气质的视觉载体,往往与大学的教育理念、历史渊源息息相关。既然北京大学可以用红楼旧址来记录其忧心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那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什么就不能通过修建“长城”和钱学森广场、纪念馆、塑像等来表达对于民族精神的守望、对于科技创新的追崇呢?
人民日报在2013年8月16日刊发文章批判大学山寨建筑物时曾说:“与其花巨资移植他国建筑,不如立足此情此景,开创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融入自身的精神气质。”如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塑造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却又遭致了“炒作”的质疑、“败家”的批判,实在是令人感觉痛心、不知其所云也!
(李吉明2015年4月16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