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15日公布信息,一季度GDP增速在7%。这已是年初设定目标的下限,因此稳增长将可能上升到宏观政策中更突出的位置。在政策思路上,预计力度将比之前更大。
▲一是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在下调逆回购利率等“价格”型宽松的基础上,央行可能进一步推出降准、MLF等“数量”型宽松手段,以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预计4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从历史来看,4月是一个政策变动的敏感时点。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将召开会议审议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部署。
▲二是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不稳地产不足以稳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地产市场多重承压的情况下,此前的措施主要包括放松限购、调整二套房贷认定、降低房贷利率、放松公积金贷款规则、降低二套房首付、鼓励组合贷、降低营业税标准等,预计下一步的措施可能包括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继续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快筹建国家住房银行等。
▲三是公共支出的收缩有望得到缓解。
除了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增加发债额度、债务置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措施缓解收入下滑带来的收缩效应之外,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紧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弥补43号文带来的融资缺口。一方面,加快推出PPP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城镇化基金模式绕开43号文的监管,接力地方融资平台解决融资问题。
▲四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协同战略,推动新一轮基建投资热潮。
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福建很可能成为一带一路“两圈两线”写意画的核心,而新疆、广西则有可能成为关键区,其他包括陕西、江苏、甘肃、内蒙、云南等十多个省区市或为辐射区,各地方政府将加速对接与项目落实。
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投资浪潮可能将加速来袭。
这些可能的政策预期对于【保险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是,不管价格型还是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放松,必然带来的是全社会钱的总量更多和更便宜。老百姓手里钱更多了,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更多,这样理论上老百姓买保险的钱更多;
▲二是,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必然导致老百姓💰寻找更多出路,或者买房做基本建设投资,或者买股票做风险投资,或者买银行理财、信托等因刚性兑付的类固定投资产品,或者通过购买保险保障等保险产品做未来的不确定性财务安排…总之,钱多了能够做结构性财务配置的就会更多,这时候如果相应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能够跟得上,那么对于未来不确定性感觉很大、原来寄望“零存整取”储蓄存款来解决未来风险缺口的老百姓而言,买保险、通过保险熨平未来“老不起、病不起、养不起”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储蓄搬家买保险!
▲三是,保险资产配置难度更大。利率市场化、无风险利率降低,理论上保险负债端成本会降低,但因为定价利率市场化,再加上保险渠道依赖,负债端投资型保单成本难以实质性降低;而资产端随着无风险利率降低,使得保险资产配置占很大比例(银行存款+高等级债券+类固定收益的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总计占险资运用比例超过80%)类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总体降低,这奖必然影响险资运用的基础性或者根本性收益;伴随无风险、低风险资产配置收益率下降,另一端的风险资产收益率必然上升,但总体险企在此配置比例较低,配置能力也较差。
▲四是,新一轮投资的启动,投资方式、投资路径、投资结构都将与上次4万亿有本质的不同,不仅对于险资配置、对于负债业务同样,是机会、更是挑战!如何认真学习、领会并理解政策的核心,创新产品、模式和服务将成为保险企业的关键驱动力!
面对当前货币政策保险业如何应对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