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光彩照人”,也曾受到市场的追捧,但露出庐山真面目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某些上市公司的真实写照。“讲故事”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传统,但如果讲过了头,或者说讲得太离谱,注定会为之付出代价。阳煤化工日前的一纸公告,似乎能让我们从中悟出点什么。
日前阳煤化工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因无法完成2014年业绩承诺,控股股东阳煤集团建议采取以公司资本公积向除阳煤集团外的其他股东转增股本,且阳煤集团放弃转增的股份市值不低于其在《盈利补偿协议》中承诺的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金额与公司2014年度实际净利润金额差额的方式,履行盈利补偿协议。股份市值以阳煤化工审议此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1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为基础进行确定。业绩承诺无法完成,阳煤集团这一补偿方式堪称另类。
2012年,东新电碳完成了重大资产出售及购买资产交易,阳煤集团成为公司的新东家,股票名称也由“东新电碳”变更为“阳煤化工”。当初阳煤集团曾承诺,在重组完成后的2012年~2014年,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5亿元、3.5亿元、5亿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1亿元。2013年,因阳煤化工亏损2234.73万元,阳煤集团不得不以现金3.72亿元进行补偿。由于上市公司预计2014年度亏损2000万~6000万元,若阳煤集团再次以现金方式进行补偿,则其须掏出超过5亿元的真金白银,此次阳煤集团为了规避付出巨额资金,从而欲以另类方式进行业绩补偿。
根据当初的业绩承诺,除了现金之外,阳煤集团可以经股东大会认可的其它方式补偿上市公司,因此,阳煤集团不进行现金补偿并不违规。问题在于,其以公积金进行补偿却值得商榷。资本公积本属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共同所有,阳煤集团以资本公积补偿其它股东,不过是把属于股东的“物归原主”而已。此其一。其二,当初的业绩承诺,是阳煤集团补偿上市公司,不是补偿到股东个人。因此,其补偿错了对象。其三,当前沪深股市处于大牛市阶段,个股表现异彩纷呈,阳煤化工亦不例外,而且近期其股价上涨加速。阳煤集团放弃转增的股份市值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1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进行计算,明显存在搭乘牛市“便车”的嫌疑,也有利于其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果”。
阳煤集团既然要履行补偿协议,就应该拿出一份公正合理的方案出来,绝对不能利用市场或规则的漏洞游戏当初的承诺。而且,既然作出了承诺,就应该认真履行,个中绝对不能存在争议的地方。毕竟,作为承诺,其严肃性不容亵渎。而能否认真履行承诺,亦是上市公司诚信度的一把“标尺”。
其实,阳煤集团当初参与重组在当前的市场中具有普遍性。标的资产往往被高估,资产出售方也频频作出虚高的业绩承诺,但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另一方面,对于阳煤集团而言,既然2012年的业绩都不靠谱,还敢于夸下“海口”,无非是为了实现资产的证券化,进而从资本市场中获得利益最大化。不过,从“东新电碳”到“阳煤化工”,上市公司亏损越发严重了,业绩更不如人意了,投资者更受伤了,这样的并购重组还有多少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