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日益活跃,理财产品选择要得当!


  自央行2004年11月22日降息以来,中国股市表现活跃。部分商业银行发现,原先购买理财产品的

  客户资金出现流出现象,且流出后并不复返。为留住客户资金,也为了搭上牛市的顺风车,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挂钩A股市场的理财产品。

  实际上,在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之初,即存在部分理财产品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情况。但始于2008年的一轮A股市场大幅下挫,使多数股票型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负收益情况。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此后,股票类理财产品逐步绝迹。

  2014年,A股市场结构性牛市使得多年未见的股票型理财产品重出江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10个月,12家商业银行共推出417只挂钩A股市场(主要是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股票型理财产品在数量猛增的同时,预期收益率也水涨船高,417只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10%的产品达69只,其中最高的是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沪深300期末双向连续型带触碰条款)理财计划”,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7%。老何论金吧认为指出,在股市持续走强背景下,配合牛市行情的看多方向的股指挂钩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有较强的吸引力。

  然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提醒,股票型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不同于股票型基金,股市上涨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即可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普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型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从产品结构类型看,股票型理财产品分为看涨型、区间型和看跌型三类。在417只股票型理财产品中,看涨型有290只,区间型有42只,看跌型有85只。若沪深300指数在某只股票型理财产品投资区间内上涨,而该产品为看跌型,投资者很可能不但不能录得最高收益,反而会损失部分本金。因此,在购买产品之前,投资者应对股指有明确判断,并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中的相关条款。

  第二,鉴于2008年的教训,部分商业银行在股票型理财产品中设置了保本、保息条款,避免投资者本金损失风险。在417只股票型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型产品有72只,其余345只产品均有保本、保息条款。由于风险与收益相对应,非保本浮动型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相对较高,但同时存在部分本金损失风险。投资者遴选时,应注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4年12月,共有2615款人民币产品到期,平均到期收益率为5.22%。10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不低于7%,其中,获得最高收益的为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售的结构化产品—“××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股票)2014年12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三只港股—南方富时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投资期限为1年,每季度观察一次;于第二个观察期,股票价格上涨,发生触发事件,产品提前到期,到期收益率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