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强的华强北手机


 顽强的华强北手机

手机报卷首语  李星

 

很多人都认为2013年利用政治环境,贴牌华强北手机出来的红米手机,会消灭掉它的祖宗华强北手机。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华强北手机虽然被打蒙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消失,在认清市场规律之后,反而在全球市场呈现出逆市上扬的苗头。

2013年底,华强北手机遭遇到了国内整个产业链的重整风暴,这场风暴一直延续并贯穿了2014全年,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取消运营商补贴缩减集采机,到打击高仿山寨机,一直到所谓的打击出口退税,以浙商和潮商为主体的很多华强北手机厂商为了逃避国内市场互相残杀,被利益清场的危机,再次离乡背井,踏上“下南洋”的出走海外之路。

这次华强北手机“下南洋”出走海外之路的主体,也由前几次老一辈华强北手机人,变成了所谓的“创二代”为主体的新一代华强北手机人。这此“创二代”手机人,不但掌握了国内产业链的节奏与特性,也比了解当地本土市场的文化,并且在世界各地拥有不错的人脉,当然是主要的是,他们比国内互联网企业,更了解全世界的互联网生存法则。

他们在商业模式上也采取了跟老一辈完全不同的路线,不单单只是纯粹的为国内手机工厂寻找一个海外销售窗口为目的,而是采用了在当地与本土市场共同建设本土品牌,打造本土产业服务链,与本土市场互惠共赢的模式,国内的手机工厂变成了纯粹的代工厂或者设计商。

经过三星、HTC、摩托罗拉的前期市场培育,华强北安卓手机在美国、英国、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出货量开始出现明显增长。

当系统OS的优势不在,互联网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华强北手机在海外市场并没用采取跟国内“自主品牌”的策略,一味的拼CPU核数、拼显示屏幕分辨率等,以高规低配的方式来重蹈前辈们覆辙之路,而是更关注系统的流畅性,手机的易用性。

在获利能力方面,随着运营体系由国内搬到海外,营业费用降低许多,更有利于保证毛利率。

2015年将是华强北手机再次“下南洋”后出货量迅速攀升的一年,其中成熟市场主要是美国、英国与德国,新兴市场则是印度、中东市场,以及那些“自主品牌”还顾及不到的中国内地三、四级市场。

 

旭日移动产业研究所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