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世界---生存之战开启


上周,听闻酷狗音乐与酷我音乐由海洋音乐牵头合并,今天又听说虾米与天天动听合并,加之很久之前的千千静听被百度并购。

对此,我有话说。

国内音乐格局可谓诸侯割据在此之前,没有一家能占据超过2成的份额,主要玩家是酷狗、QQ音乐、酷我、百度音乐、虾米、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豆瓣FM等,其他的份额甚少。从营收角度来讲,则是QQ音乐一骑绝尘,其他的主要营收来源都不是音乐。

自从有BAT的讲法以来,三巨头在各个角度角力,音乐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战场,当然剩下的玩家要么是选边站,要么是在残酷的竞争中日渐边缘化,乃至消失。就现在而言,百度以MP3起家,通过并购千千静听进入了全方式音乐;阿里投资了虾米、天天动听、豆瓣FM之类的,音乐界也慢慢出现了阿里系的身影,在其影响下,活着当不是太大问题;腾讯在自家的QQ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并与其他服务关联,QQ音乐可以说是当前最健康的音乐服务,相信未来QQ音乐绝不会让人失望;网易云音乐是一个最晚的玩家,不过网易在互联网的地位以及其超俗的风格,使其获得分一杯羹的地位;至于其他的,包括酷狗、酷我等,从收入来讲,已经不务正业了,收入与份额错配,不管其份额多么大,其在音乐界始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百度并购千千,进入了音乐软件行业,拓展了百度的领土,现在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虾米与天天动听,是同一个干爹,等于是在体系内的横向整合,而且两者定位并不相同,不出意料的话,两者合并能产生一个新的、更大的音乐服务提供者;

至于酷狗与酷我的合并,我不认为会取得成功,因两者的业务几乎雷同,这样有利于整合,却不利于开拓。1+1小于2的概率几乎是必然的。而且合并之后的公司并不一定比现在单独活得好,具体原因就不多说了。

工具化软件必定会败给社区化软件,因其产生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增进情感,当问题变得不同,工具软件自然退化。

在音乐服务的背后也必然有着版权的纠结,环球、华纳、索尼是三大唱片公司,几乎加起来几乎拥有近乎独占的份额,而互联网音乐的背后也避不开他们,所谓真正的版权大战,最终还是圈用户的能力、产品变现能力以及资本支撑能力。

不管一棵树多么强壮,只要它不能自己汲取养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的生命尽头就在眼前。

在公司化运营的在线音乐市场,份额与版权都不是问题,不是阻碍,更不是洋洋自得的资本。没有强有力的变现能力,结果会让所有人失望,不只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