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甫一入夜,创业大街街头灯火通明。站在北口大街的牌匾下,心里涌动一种奇异的感觉。八月新来的保安,告诉笔者,他非常好奇,创业大街这个地方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些窜来窜去的年轻人在干什么?他们急匆匆的要去哪里?……我告诉他们,这是一群有梦想的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将来只要他们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这里仅仅是他们最初的驿站。他充满疑惑:“他们有工资吗?谁给他们发钱?他们老板呢?”“他们是自己的老板。”“自己的老板?……”
在创业备受瞩目、连续升温,直至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今天,类似这样的谈话一定是越来越少。但是,纯外行的感受,是无法体悟感受无数创业之后站在创业街的反省的。无独有偶,笔者几个连续创业的伙伴,以及一些长时间做创服的朋友,私下吐槽中则不约而同谈到了另一些问题。或者说从某一个视角,所有的外在浮现也必然会沉积在创业者内心,即使极短的时间内也会演绎出无数的生老病死般无解的困惑。尽管创业也可以是一种最真实的生活,但是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内在仍然还是时不时处于困惑纠结的交锋中。
1、最狂热的成功崇拜者与渺小生活食物链的底端
创业者绝对是某一种极品。一方面,他们大都都是最狂热的成功崇拜者,而且这一点非常鲜明。尤其是那些理智选择创业事业的年青人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最狂热的成功崇拜谜,即使是最谦虚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在谈话中流露出来。谈到马化腾、谈到马云、谈到李彦宏,谈到未来,约谈越起劲。尤其对于那些正在兴头上的,比如京东刘强东,陌陌唐岩,聚美优品由陈欧、戴雨森等,更是都能够谈出个一二三,甚至四五六。说到他们的优劣不足更是款款能谈上大半个晚上。对于创业圈子里,比如创新工场、厚德创新谷,或者车库、3W等等,如果一个创业团队如拉钩突然爆发,获得大笔投资,这事情一般很快会传遍整个创业角落。这时候,要是自己恰好有一点点成绩,谈到周鸿祎、谈到雷军,眉飞色舞起来,已然是一个圈子的,仿佛自己就是第二个他们。
另一方面,低落的时候,他们常常自我解嘲其实是生活在食物链的最低端。创业很容易遭受挫折,很多人创业的时候,就是东拼西凑了一点钱,根本够不上称资本。一旦方向调整,研发过程延长,融资受挫,或预支被迫稍稍调整,还不用说市场不测风云,他们往往就备受影响,小一点心情不佳,大一点吃睡不香。实际上,就是去年,笔者在中关村创业的一次交流会议上,当时看了一组数据,从企业工商税收以及注销情况看,95%的初创企业都没有太多资金流动,换句话很可能没有做起来。据相关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80%以上,其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或只有2%~3%,甚至低至0.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这似乎从另一各侧面佐证了创业虽有初心,但是毕竟在巨头传统以及同行的围追堵截之中举步维艰、遭受围剿的现实。
2、最广阔雄壮的野心与最集中狭隘的创业峡谷
许多创业者,尤其是许多青年在校园时代多方面都有过相对成功的辉煌经历……不过,所有的这一切,在某一个维度上沉淀,又必然会以某种维度极大地膨胀,这部分人群,尤其在初次创业集聚地,很容易就看到大家拥有的最广阔雄壮的野心。听他们谈话往往不是体系,就是生态;非平台即格局;言谈举止之间,很快就自诩下一个XXX、XXX。尽管一部分是出于宣传目的,但另一部分或许的确就是内在无序下意识的流露。或许创业的酷暑和严寒似乎始终只有一线之隔。
更引人忧虑的是,目前体量最大的创业者似乎都集中在一块相对极度狭隘的地带拼杀。据某些租赁注册机构相关保守估计,一半以上的新创业者从事TMT行业,集中在互联网、或相关高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条最狭隘的创业区域,彷如一个大峡谷。这或许与天使投资近年来高度集中TMT行业有关,引得数以百万记的创业人群聚集在那里,直接导致许多人日复一日在高强度的复制模仿、抄袭中嗜血拼杀,同质化风声鹤唳,前后相继又形成新的恶性循环……
3、最美好的发财梦与最冷酷的现实
走过创业者,萨维尔董事长刘霞,在北京官园公园附近一个幽静的咖啡屋里,说创业最艰难的时候,账户上就只有7天的饭钱了。这个时候,她硬是挨到了第七天,直至做成了一笔生意,才解了围。这段日子,还要一直给员工打气,甚至真相都没有敢告诉自己老公。幸好,她现在做大了。类似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
除去那些的确是爱好、享受创业过程、实现某种想法的极少数人事例外,绝大多数人创业骨子里都隐藏着一个呼之欲出的发财梦。可是创业路漫漫面对时不时捉襟见肘的财务实力,实在没有办法去实现太多的东西。理想是A,现实是B,面对合伙人,面对一群奋发真挚期待的员工,怎么办?许诺,画饼,打动别人,这个步骤非常重要。
可是苦逼的是,或许合伙人只要说通了就好办,但是面对员工就必须要有点魄力了。尽管看起来像是幌子,饥不择词,最冠冕堂皇的说辞,成为必然的选择,很多人就是这样,说话的能力一步步被脱颖而出。那些美好的许诺,有一个做在线医疗APP的朋友有一次私下里对我说,真的,就是自己说出的那些话,换一个时空,竟然就打动了自己。(文/于凡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