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全国民众尤其是小微企业送上了“大红包”:决定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2015年4月1日起,将已试点个人以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由一次性纳税改为分期纳税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
虽然近两年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来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受到自身经营劣势以及地方政府局部利益影响,使得不少小微企业不仅担负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还受到劳动力成本和繁重赋税上升的影响,压得其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影气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微企业正陷入生死绝境,倒闭破产关门的皆不在少数。
如果将央企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比喻为中国经济的“主动脉”,那么数以百万的小微企业无疑是组成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报告,在中国7.67亿的就业人口中,小微企业解决的就业人数已达到1.5亿,而且7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集中在小微企业。而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微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5倍。所以小微企业规模虽小,但它却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有着巨大的贡献和影响。
现如今,小微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晴雨表”,已到了小微企业不活,中国经济难以复苏的地步。而这次降费减税政策具有发挥剌激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心剂的功效,笔者认为对广大小微企业而言实属利好:
其一,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到2%,可使企业和员工每年少支出400多亿元,这样既能惠及众多小微企业,也可以提高员工的消费能力,对扩大内需有着积极的帮助。其二,纳税额度提高和减税扩围,既能惠及更多小微企业,也能大大增加企业资金可用量,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其三,全面推广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收益分期纳税制,更能激发民间个人投资的活力从而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应该说,国务院推出降费减税优惠政策,既表明决策层对当下中国经济状况拿捏到位,更表明决策层希望通过中小微企业的复苏、万众创业和创新,来彻底扭转经济继续下滑的迫切心情,但是好政策要不成为一句空话,则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中央政府出台降费减税优惠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关键要落实到位。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变着“戏法”、千万百计肢解和阻碍中央政府优惠政策,使一些优惠财税金融政策被人为架空,成了摆设,广大小微企业最终还是没有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利好。这种教训在去年减税优惠政策中就有所显示。
对此,李总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去年我们为小微企业一次次出台减免税负的政策措施,但从检查结果看,一些地方实际效果和预期仍有差距,中间还有‘中梗阻’,使优惠政策打了折扣。”接下来,各级政府应该统一认识,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关卡”,而中央各部门应该针对国务院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力量抓好落实和督查,将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让优惠政策对中国经济真正发挥巨大的催进作用。
再者,除了减税降费之外,政府其他方面的配套政策应该跟上,否则此次中央给小微企业发大礼包效果很难显现。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该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就是能让社会资本去做的领域,就让民间力量去做,政府只负责公共基础设施这一块。这样便可鼓励社会资本去创业。另一方面,除了鼓励银行贷款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之外,还应该加快债券市场、新三板市场、信托市场等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让小微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走出融资难困境。
最后,中央政府在减税降费之后,还要适当平衡一下虚似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步伐。现在大家都乐于将资金投向了虚拟经济,因为近年来虚拟经济暴利横生,楼市、股市出现了非理性上涨。试想如果虚拟经济泡沫能够不断创造财富神话,那谁还愿意去辛苦创业和创新,谁还愿意去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呢?即使降了点税费,但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羊年伊始,国务院首个常务会议就为小微企业送上大礼包,确定了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这足以证明中央政府对广大小微企业的重视。但是笔者认为,要想让中央的降税降费政策真正发挥效力,既要让这项政策层层落到实处,也要有其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相配套,更要做到虚拟和实体经济相对平衡发展,否则实体经济很难吸引众多民间资金去投资、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