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6年。
这一年发生了金融危机。有一次我在陆家嘴喝咖啡,看到街边替人擦鞋的白发老人,十分像许久未见的老王。老王是十三年前(也就是2013年)我们办公楼的保安,当年他大概五十九岁的样子,正在筹划退休后的安排。现在算来,他已经七十二岁了,怎么如此穷困潦倒,竟然要沦落到街边擦鞋的地步?我于是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
问完前因后果,才知道,这么蹊跷的事,竟然也跟金融机构有关系。
2013年,当时政府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开始推行一个叫做“以房养老”的政策。经老王提醒,我记起来,那份文件的名字叫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是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
举个例子,一个老人在60岁时把价值200万的房子抵押,假设能活到80岁,20年内房价基本持平,那么老人每年可以拿到六万块钱的收入,相当于每月5000块钱。此外,老人还能获得额外的医疗及护理费和意外死亡殡葬费。老人死后,房子归属开展上述业务的商业机构。
由于老王在我们办公楼当保安,平时接触的金融机构也比较多,经常会有人来跟他聊这个“以房养老”的业务。老王是上海本地人,手上正好有一套位于浦西的老房子,价值200多万。他没有子女,晚年生活如何安排,是一个大问题。经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游说,老王决定参加幸福保险公司一个名叫“金色夕阳红老年生活保障计划”的保险项目。
他把价值两百多万的房子通过住房反向抵押给了幸福保险,每个月领取五千块,还能继续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五千块对于老王来说,生活质量比当保安强多了。当时他当保安的月薪大概是三千多块钱,如此一来,参加这个保险计划简直是完美,何乐而不为呢?
计划完美地运行了十几年,毫无问题。结果到了今年,出了大麻烦。老王说,从三个月前起,幸福保险就不给他发养老金了。他去一问,发现幸福保险居然破产了!他想去把房子产权拿回来,就算不能拿回来全部,拿回部分现金补偿也行啊。然而,处理破产事务的律师告诉他,房子现在在银行手里,根本拿不回来。这下,老王彻底没辙了。
我赶紧打电话给几个朋友,询问之下,才知道事情真相。幸福保险是一家2013年注册成立的公司,当时成立的目的,就是开展所谓的“以房养老”业务。幸福保险把老王的房子抵押给了银行,银行根据房子的评估价值,做了反向按揭,把房子的净现值提现给了幸福保险。幸福保险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后,自然不会一下子全部给老王。它只需要每月支付给老王五千块前就可以了,大量的存量资金,都可以用来购买国债、评级较高的企业债、私募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安全性好的固定收益资产。幸福保险就是通过这种运作,采取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方式,赚取资金运作的利益。
2026年开始,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不太景气,金融市场动荡,由房地产抛售引起的资产价格下跌趋势,逐渐蔓延至了固定收益债券。幸福保险公司持有的资产大多数是固定收益债券,它的资产端严重缩水,但是负债端(应付账款,即每月应支付给客户的养老金)却是刚性的。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幸福保险只好申请破产保护。
幸福保险破产后,银行自然拿走了抵押的房产。如果要把房产拿回来,幸福保险必须支付当时从银行获得的本金加上利息。幸福保险是破产的状态,根本没钱。对老王来说,他早已把幸福保险支付给他的养老金消费掉了,也没有钱来替幸福保险出资。这样一来,房产在银行手上就拿不会来了。幸福保险的破产,让老王立即陷入了无米下锅的窘困境地。
听完上面的情况,我不禁对老王的处境感到忧虑起来。
老王笑了笑,说道,有的老人比他还惨。他的那套房子还是市区好地段的老房子,价格下跌并不大。有的老人,房价下跌已经使得他们做反按揭的房产净现值跌到了他们之前已经获得的养老金总数额之下。保险公司和银行没叫他们补偿差价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搞了个“以房养老”,本来打算安安稳稳地过个晚年,没想到折腾出这么多事儿出来,房子没了,钱也没了,有的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这都算什么事儿啊。
我没有在老王那儿擦鞋,走的时候给了他一百块钱。幸福保险公司破产之后,他们的生意我的公司接手了,做得还不错,赚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