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春讯:冷风中的骨气与格局
重庆园博园冬日菊花展 蔡律摄
近日,接触许多区县政府官员,接触许多企业家,也接触金融业界人士,谈得最多的是经济,大家有一个共识:2014年至2015年,企业遇到的困难远超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我身边不少亿万资产甚至数十亿资产的朋友,经营步履维艰,有的甚至失联,这次经济危机,牺牲了一批社会经济精英,虽然公开的媒体从来不提,但企业家普遍感知,希望呼吁国家主要精力,就像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样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呼吁全社会献计献策,发展经济,如果普通老百姓都感到生存压力,社会很难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失去民心。
出现经济困境,相信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中国始终是要向前进的!据我观察,原因有三:
一是改革步入深水区,就像修路一样,旧路破坏掉了,新路尚未修好,这一阶段行走是最困难的。2011年我曾写过一篇博文,楼市调控政策如果持续3年,房价可能下跌,结果房价没有跌下去,经济下滑了。如果房价一味上涨,普通大众买不起房的会带来不良后果。房地产涉及数十个产业,房地产调控需要配套政策要跟上,如果没有跟上,连带产业下滑,市场心理预期改变。房地产陷于困境,关联产业必受其害。中国国情决定,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付出的代价要看整个社会的承受力。
二是银行回归企业角色,为防范风险及自保,加剧社会矛盾。银行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少做雪中送炭,2014年以来, 银行在做抽贷、惜贷的事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5年8月3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2013年负债超过56亿人民币,但银行求地方政府贷款,民营企业很难贷款。银行逼企业及个人还款,有人形容比黄世仁逼杨白劳还要厉害!银行不惜动用公权力(公安、法院)讨债,把客户推向对立面,加剧社会矛盾。像李嘉诚准确预测经济下滑的局面的人毕竟少数,有人说,银行非常现实,这一轮金融危机,金融体制弱点开始暴露,中国缺乏一个完整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系统。大银行太大,无法顾及中小企业的贷款;小银行又太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我相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将以“以人为本”是历史大趋势。
三是部分官员不作为、怕作为加剧经济下滑,这种现象改变越早,经济越回升快。反腐败深得民心,但抓经济刻不容缓!讲真话,接地气,从中国国情出发,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兼顾社会公平正义,齐心协力谋发展,中华民族一定会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各级智囊团重任在肩,献良策、谋大局,民心不可违!
寒冬里,我曾发现一朵迎风傲雪的月季花,面对恶劣的环境,它不屈不挠,始终没有凋零,我深受激励,它激励我考上大学,激励我克服一个个困难,因为我知道:今天遇到的一个个困难、挫折、失败,只要你坚持下去、奋斗下去,在明天将会变成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近日,我听到侄儿讲了一件事:侄女对某一个老板人品、人格不认同,对方请她去上班,给诱人的工资,但她宁可饿肚子也不去,在艰困中自己创业。这多像我的父亲,在人生低谷、在艰难的时刻,依然保持昂扬的骨气与格局,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价值吗?
5月我曾写过微信文章《莫负春光五十五。最美的风光恰好在绝境处》我与陈军董事长一行到开县紫水乡雄鹰村龙头嘴森林公园考察,一边是险崖绝壁,幽僻冷峭的山谷,保护措施远远不够,人迹罕至,一边是雄丽多姿、美不胜收的青山林海,面临生与死的风险,走过了、经历了,想起伟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照片只看到居高临下的优美风光,其实就在悬崖边随时稍不留神掉进1560米的深渊……
蔡律 2015年12月6日